奉命領兵出戰的白玉暫時被軟禁,雖然他名義上依然是宣府總兵,不過身上的差事已由副總兵許泰擔任,許泰突然成了朱厚照身邊的紅人,甚至可以時常去面圣,跟皇帝討論軍情。
之后幾天,兩方人馬在張家口堡一線保持相安無事,明朝在經歷出擊失利后,不敢再輕易用兵,從斥候反饋的情報看,韃靼人也是按兵不動。
雙方形成對峙的態勢。
在朱厚照想來,目前韃靼人的兵力不足以攻陷張家口堡,篤定對方沒有后續行動是在等候援軍到來,朱厚照的戰略意圖已跟軍中上下說明,等九邊各處兵馬抵達宣府后再選擇開戰,那時將會是大明與韃靼人的決戰。
張家口堡出擊“凱旋”的訊息,于六月十五中午傳到延綏。
三邊總督衙門,王瓊帶著文書去見謝遷,謝遷看到后將邸報放到一邊,抬頭打量王瓊,問道:“德華,你相信此戰得勝了?”
王瓊搖搖頭:“宣府來的犒賞公文中,并未提及此戰具體損失,以之前獲得的情報看,雙方騎兵在張家口外有一場殊死搏殺,至于結果如何……難說,不過現在一切都應以朝廷頒布的結果為準。”
謝遷本想抨擊幾句,但想到宣府戰果也是如此,便感覺自己說話沒有底氣。
“唉!”
謝遷嘆了口氣道,“都怪老夫,是老夫開的先河,非要命令騎兵出擊,結果自身損失比對手大多了,難道陛下那邊也是這種狀況?此前不是說陛下在張家口堡并無領兵出塞的意向么?怎么突然選擇出城跟韃靼人打一仗,還弄出個大捷來?真讓人看不懂!”
王瓊道:“那謝閣老,下一步咱們當如何應對?”
“堅守!”
謝遷的回答異常直接干脆,“無論張家口那邊是真的獲勝,還是殺敵八百自損兩千,總歸三邊沒有出兵的道理。到現在都沒有沈之厚的消息,全當沈之厚在草原上已遭遇失敗,這一戰就不用指望他了,一切看宣府最終的戰果吧!”
這邊謝遷擺明一種態度,無論最終戰果如何,都不會出現在三邊之地,關鍵是看宣府那邊與韃靼人大戰是怎么個結局。
兩年平草原的國策是朱厚照和沈溪所定,此番也是這兩位領兵,沈溪出塞后便音信全無,皇帝則在調兵遣將,連延綏的看家騎兵都調去了宣府,如此一來,戰爭只能在宣府一線爆發,誰都不會強行勒令三邊出兵跟韃靼人作戰。
王瓊本要說什么,但最后還是習慣性選擇了沉默。
謝遷道:“德華,這幾天老夫心力交瘁,軍餉調撥以及分配糧草物資之事老夫已辦妥,若是沒有緊要的戰場情報傳來,就不必再來煩老夫了……老夫現在只需要等宣府那邊出結果!”
王瓊無奈點頭,行禮后告退。
……
……
王瓊回到正衙,心情多少有些忐忑。
面前一大堆案牘,他卻完全靜不下心來批閱,坐在那兒發愣半晌,突然想到什么,對一邊的幕僚吩咐道:“派人去通知侯副總兵,本官要見他。”
外面陰雨連綿,王瓊心神不寧之下無心于案牘,在正衙內來回行走,偶爾到門口看看雨勢,蹙眉思慮著什么。
一直過了半個多時辰,延綏副總兵侯勛才姍姍來遲。
在總兵吳江和副總兵林恒帶兵馳援宣府后,侯勛便暫時協理延綏軍務,但本身侯勛在資歷和能力上并不足以勝任這個工作。
“大人,您找卑職有事?”侯勛到來,神情有些局促不安,怕王瓊因為他平時做事不周全而對他有所怪責。
王瓊道:“這兩天關于草原上的戰報極少,到現在還沒有兵部沈尚書的消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