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微微點頭,沒有多言。
……
……
關于未來大明擴張方向,沈溪心中已有更好的安排。
接下來幾年九邊基本會保持穩定,沈溪仔細思考過,如今草原上各大部族實力均嚴重受創,而且有了之前失敗的教訓,肯定大明軍隊一出塞,那些對大明抱有敵意的部族便會望風而逃,明軍深入大漠追擊并不現實,就算把戰爭縮小到只有一兩萬人出征的規模,也要耗費大量錢糧。
這并非沈溪想要看到的一幕,一旦百姓生活出現問題,那就會有叛亂發生,進而引發戰火,堡壘很可能會從內部坍塌。
沈溪這邊遇到的麻煩,遠不止皇帝何時回京。
很快沈溪收到胡嵩躍等將領的來信,希望沈溪向朝廷上疏,讓他們可以早日回到家鄉,因為出征日久,屢屢打勝仗自視甚高的功臣們不希望留在西北這種苦寒之地,最好盡快歸鄉,跟家人團聚。
胡嵩躍等人暫時沒法來見沈溪,因為全軍撤入張家口堡后,朱厚照第二天一大早便下旨將這支精銳兵馬調往宣府,名義上是撤到后方休整,其實是為了確保行在的絕對安全,下一步這支百戰百勝的雄師甚至會被打散,分別下放到九邊各地,對此沈溪基本采取了默認的態度。
消息由云柳帶來,作為沈溪情報系統負責人,她不在外放名單中,可以自由進出沈溪居所。
云柳把胡嵩躍等人反饋的情報告知沈溪:“……軍中引起強烈震動,甚至有部隊出現逃兵,這是戰場上都不曾出現的情況!”
將士凱旋,急于衣錦還鄉,朝廷不放行不說,甚至還把他們調到三邊、偏頭關這種苦寒之地戍邊,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發配了。
連番大戰下來,沈溪軍中基本人人立功,但功勞也有大小之分,比如一個屢犯軍規的小兵封賞下來,不過就是個小旗或者總旗,朝廷賞賜的銀子不過幾十兩,而參與追擊韃靼人的官兵,只要頭腦稍微靈活點兒,歷次作戰從韃靼部落以及死尸上摸到的金銀珠寶價值起碼有幾百貫,在看不到回鄉希望的情況下,他們容易產生反抗情緒,進而出現私自潛逃的情況。
沈溪苦笑道:“實際上留他們在西北的決定,是我向陛下提請的,他們應該恨的人是我!”
云柳沒感到多驚訝,看著沈溪道:“大人如此安排,想必是為長遠打算,不過以目前的情況看,軍中將士不太理解大人的苦心。”
沈溪問道:“那你理解嗎?”
云柳低下頭,顯然不明白沈溪為何要把這些追隨他南征北戰的功臣留在西北,在她想來,可能是沈溪怕朝中人對他和麾下將士有所猜忌,主動選擇退讓,讓朝廷主要是朱厚照看到他對皇權沒有威脅。
沈溪嘆道:“這支精銳留在西北,對北方草原部族將會是巨大的震懾,若需要打下一場仗,我隨時能將隊伍集結起來,而不是再從地方找一群新兵,重新訓練。我率領的人馬,必須要經歷過惡戰,有一種永不退縮的勇氣……培養這樣一支人馬不容易,遣散他們,損失最大的人是我!”
云柳訥訥道:“但大人可以將他們調到京城,這應該是軍中上下都希望看到的一幕。”
“難道我會落人口實?”
沈溪冷笑道,“這樣一路精銳兵馬調到京城,陛下或許會暫時容讓,但免不了一些人在陛下跟前說三道四,誰都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為何到了自己身上就會以為有例外?況且,京師繁華之地,有多少人能經受得住腐化拉攏?戰力到最后能留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