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高鳳急著將沈溪反饋的情況告訴京城使者,進而通知到張太后,急急忙忙去了。
……
……
高鳳的背影消失在門后,沈溪非常疑惑,不知道張太后為何突然器重起自己來。
“張太后最看重的不是謝于喬嗎?現在謝于喬不在,你也不至于亂了分寸,這大明的中流砥柱,一向不是懂兵之人,而是閣老大臣,若誰會打仗就得到器重,怕是大明的文官都要給那些武將勛貴讓路!”
沈溪沉思良久,突然感受到來自京城的壓力,揣測是否有一些人或者勢力,開始忍不住對他施壓,甚至是痛下殺手。
“艾洪參劾我,代表的是正統文官的想法,防止我擅權,將我的權力死死壓制在兵部,促成謝于喬早一步回京主持大局……而太后對我示好,是否是讓我放松警惕?身為皇帝母親,張太后怎會不明白我對皇室存續的威脅?”
“大人?”
朱鴻見沈溪像個雕塑般一動不動,不由出聲提醒。
沈溪頭腦恢復清明,對自己疑神疑鬼感到好笑,交待道:“信函早些給謝閣老送去,只要謝閣老順著官道走,一定能收到,再派人回京城一趟,問問家里面的情況……出來久了,我也想知道家里人是否安好!”
“是!”
朱鴻領命而去,并不清楚這是沈溪以退為進的一種手段。
只有讓別人意識到他這個功臣沒有野心,一心顧著家庭,對他的防備心才不會太過強烈,但讓他放棄一切權力,就此做一個平凡的人,他還真不會甘心。
另一邊高鳳回去后,連忙對就要趕回京城的永壽宮管事太監將沈溪要去勸皇帝回來的情況說明,讓對方快馬回京跟張太后匯報。
如今的態勢是所有人要防備沈溪造反,連高鳳對沈溪的戒備也到了一定程度,在朱厚照遲遲不歸的情況下,居庸關乃至京城已呈現一種人心惶惶的狀態,許多人擔心這一切都是沈溪精心設下的局,皇帝的安危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總歸到現在為止,小擰子和張永等人依然沒見到朱厚照,到底皇帝是被沈溪扣押,還是說真去了蔚州,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你何必如此擔心,以沈之厚的為人,不會做出對大明不利之事!”戴義去見高鳳時,見老朋友坐立不安,不由勸說一句。
高鳳無奈搖頭:“你當咱家愿意如此?這不是太后娘娘催得緊么?咱家一邊要安撫沈大人,一邊要將這邊的真實情況反饋回去,對咱家來說難以斷定沈大人的態度,那么多人議論他,就算他沒有反心,也可能會被人逼反!”
戴義道:“聽你這意思,沈之厚原本不想造反,最后還會被人逼得造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