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沈溪明白這點后,便不再強迫惠娘發揮主觀能動性,很多時候寧可自己給惠娘做安排。
他很喜歡這種完全占有甚至支配惠娘的感覺,他很清楚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私欲,是一種病態,但這卻是他認為對待惠娘最負責任的方式。
……
……
謝遷一路上都在催促馬車加快速度,原本需要半個月路程跟沈溪會合,結果連夜趕路下,才五天時間就趕到宣府,快馬加鞭的話,再有個三四天就能抵達居庸關了。
沈溪焦急地等候謝遷回來主持大局,謝遷這邊雖然也很很急,卻對沈溪以及內閣大學士楊廷和、梁儲非常信任,認為如今朝廷運轉正常,應該不會出什么大亂子,所以做事還是不緊不慢,有條不紊。
畢竟在這次出走前,正德皇帝就已荒馳朝政近四年時間,不用急于一時,但他顯然忽視這件事背后巨大的影響,低估了沈溪面對的壓力,他越是晚回去,沈溪越難辦,除非沈溪直接繞過他決定朝中事務,但這卻是沈溪不愿看到的結果,更可能引來各方勢力的反彈,于大局不利。
此番謝遷去宣府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去見王守仁跟地方將士,在他看來,在這皇帝出巡的節骨眼兒上,最重要的便是要穩住邊陲將士的軍心士氣。
謝遷距離宣府城池還有幾里路時,王守仁已出城迎接,等到見過面簡單見禮后,二人一起來到馬車上敘話。
“……伯安,此戰結束后,西北將長時間無戰事,你一定要掌控好局勢,妥善安置將士屯田,興修水利,改善民生,若宣大地方出什么亂子,近在咫尺的京城可吃不消。”
謝遷對王守仁的寄望顯然沒有對三邊總督王瓊那么高。
在謝遷看來,王守仁只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若是沒有沈溪做比較的話,王守仁算得上是個中楷模,但現在有了沈溪做參照,王守仁在他眼里的重要性就沒那么高了。
至于王守仁是誰提拔的不那么重要,在謝遷看來王守仁是王華的兒子,這一條理由便足夠。
這位宣大總督是自己人,可以托付重任,但謝遷心里還是稍微有根刺,畢竟王守仁是沈溪拔擢乃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在謝遷心目中,在榆林衛城時對他尊重有加的王瓊地位更高,畢竟三邊總制站在了督撫最頂層,可以調回京城擔任六部侍郎甚至尚書,上一個被謝遷欣賞的三邊總督楊一清現在就是戶部尚書,再上一個沈溪則已在兵部尚書位置上坐了好幾年了。
在謝遷看來,王守仁想要回朝擔任六部尚書,至少要從宣大總督跳到三邊總督任上才行,但這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來熬資歷,若現在王守仁回朝,連做侍郎都夠嗆,更別說是尚書了。
王守仁恭敬行禮:“謝閣老提醒的是,在下一定會謹慎打理地方軍政事務。對了,謝閣老可知陛下出游的消息?”
謝遷點頭:“老夫正是因為得悉此事,才馬不停蹄趕回來,這幾天都沒怎么休息。”
王守仁微微一笑,道:“下官已安排好休息之所,謝閣老好好休息,明日幾時動身都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