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再道:“之后我會寫封書信,你帶去交給沈尚書,讓他明白這邊的情況。關于陛下的事情,你少打聽,尤其不能在軍中傳揚,因為現在居庸關的消息很少,若有心人在背后推波助瀾,就怕會對陛下不利!”
本來林恒覺得朱厚照失蹤的事情只是流言蜚語,但看到王守仁的反應后,便大概明白,這件事或許真的。
現在擺明了王守仁送他去居庸關,讓沈溪身邊有人手可用。
林恒心道:“若陛下不在居庸關,又不在京城,沈大人必會為世人矚目,就算想從西北調遣幫手也不敢擅動,稍有風吹草動別人就會覺得他有陰謀,但現在王大人派我去居庸關,讓我可以幫沈大人做事。如此說來,居庸關那邊絕對出事了。”
……
……
當沈溪再次于居庸關內現身時,陸完已踏上回京之路。
沈溪去見了王敞,王敞對沈溪的出現非常意外,他沒料到沈溪還留在居庸關內,但有些話他不能直說,只是請沈溪到城中一個小酒館敘話。
“本以為之厚回京去了,不想依然在居庸關坐鎮!”王敞口不對心地說了一句。
沈溪微笑道:“我回京師作何?本是先前是有去找陛下的打算,但又聽說陛下已出了蔚州,如今下落不明,只好先讓陸侍郎回京去處理兵部事務,我這邊再想想對策。”
王敞對于沈溪說的情況并沒有多意外,問道:“那之厚你可有想到辦法?”
沈溪道:“還是先等謝閣老回來后再行商議吧。剛得知情況,謝閣老已抵達宣府,再有三四日就會抵達居庸關,遇到事情還是要有謝閣老這樣的宿老居中統籌,我才好去辦事。”
聽到謝遷即將抵達的消息,王敞臉色一緊,顯然想到一些不太好的情況。
沈溪當然明白,他讓陸完回京,現在居庸關內管轄軍隊的人已沒幾個,除了王敞外,只有谷大用和馬永成寥寥幾人,而且只是朝廷派來的監軍太監,現在知道謝遷即將過來,王敞自然會想,若是沈溪有什么陰謀,甚至想謀逆的話,最好的時機就是這幾天。
先不論沈溪是否會這么做,其他大臣忍不住會這么想,問題就在于沈溪做事不遵循常理,就好像失蹤兩天突然又現身,讓王敞摸不著頭腦,只會覺得沈溪暗中有針對性地做了許多安排。
王敞道:“之厚,有件事得跟你說明,之前不是朝中有人參劾你么?太后也知道了,如今陛下人在軍中,太后很緊張,所以派了懷寧侯、新寧伯前來挾制居庸關內兵馬,預計一兩天內便會抵達居庸關。”
沈溪對王敞說的事情并不意外,自己功勞太大,在軍中威望太高,一方面張太后派人安撫他,讓他負責統籌居庸關內兵馬,正好這時朝中有人參劾他,張太后馬上順勢而為,派人來接管軍權,其實針對他的意思已很明顯。
從這點上來說,張太后做事睿智而果斷,但顯然這些舉措不是張太后自己能想明白的。
“以張太后和張氏兄弟的頭腦,不會想出這種對策,應該是有高人指點,陸完和王敞的可能性最大,但他們在居庸關,又在兵部任職,不可能為張太后完全信任;謝遷不在京城,那最有可能的便是楊廷和或梁儲,而以做事手段論,楊廷和的可能性比較大。”
想到這里,沈溪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搖頭道:“我來拜訪你之前,并不知京城有如此變動。按照慣例,我這邊本該上疏請辭,但以如今情況看,還是應由專人接管兵馬,而我帶人去找陛下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