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敞這次連應答的心思都沒了。
謝遷又道:“我準備去信太后,請太后娘娘發懿旨安撫之厚,這小子比保國公之流做事靠譜多了,當初保國公在延綏時便吃過之厚的虧,怕是這次有可能會給之厚難堪。”
王敞道:“你謝于喬管得可真寬,其實你去見陛下勸說他回京最好,除了你,旁人恐怕沒那本事。”
謝遷瞥了王敞一眼,不知道對方是不是說反話諷刺他,因為真正跟皇帝關系好的大臣只有沈溪一人,若不然他也不會被發配到三邊治理軍餉,這一蹉跎就是大半年。
……
……
沈溪在蔚州城只是停留一晚,次日一早便動身出發往靈丘去了。
小擰子、張永、錢寧和胡璉四人起來得都比沈溪早,沈溪做事始終有條不紊,表現出的是一種不慌不忙的心態。
張永見沈溪從客棧出來,趕緊迎過去道:“沈大人,這么晚才出來,您這身子骨怕是沒緩過勁兒來吧?咱家本以為您仗著年輕身體好,半夜就走了呢。”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看法時,說話都很陰損,太監尤其如此,顯然張永對沈溪晚起有意見,當然最主要還是沈溪昨日選擇站在小擰子那邊,拒絕了他連夜趕路的建議。
沈溪道:“疲累與否都不打緊,至少我們不能讓陛下太過疲憊,諸位以為呢?”
沈溪的意思是我們不著急趕路,乃是為了讓皇帝多休息休息,免得知道我們到了又要嚇得跑路,做臣子的需要多體諒一下。
張永輕哼一聲沒說什么,胡璉過來道:“既然沈尚書已休息妥當,那咱就快些出發,所有事項都已準備妥當。”
小擰子跟錢寧沒說什么,張永拂袖道:“唉!這一天天的,除了趕路就是等候,也不知做點兒什么。”
像是在抱怨,又好像另有所指,但沒人接茬。
隨后幾人各自將馬匹牽過來,上馬后每個人都懷著心思,一起往城南去了,沒到城門口已有地方官員和將領列隊,準備送沈溪離開。
沈溪進城不算什么秘密,對于地方官員和將領來說,很希望巴結上沈溪這個朝中頂級文臣,但又不敢送禮,所以只能等沈溪離開時表達心意。
沈溪早就習慣了新到一個地方眾星捧月的感覺,下馬后主動跟地方官員和將領寒暄,小擰子跟張永等人則沒有下馬,直接穿過城門洞,停留在護城河外邊等候沈溪打發這些人。
張永又開始抱怨起來:“就沈大人有面子,到哪兒都受人追捧。相比之下,咱們這些人真可謂顏面無光,就這么灰溜溜出城了。”
錢寧笑道:“兩位公公未來很可能是司禮監掌印,現在他們不知分寸,不明白雪中送炭的道理,未來就算想巴結也沒門路了。”
提到司禮監掌印之事,張永跟小擰子各懷鬼胎,都沒有接茬,氣氛一下子冷起來。錢寧說過后見沒有回應,不由非常尷尬,不知該如何說下去,最后只得自我解嘲地笑了笑,不再吱聲。
很快沈溪便從城門洞出來,那些地方官員和將領簇擁在后邊,到吊橋前便止步,不再相送。
張永道:“沈大人,您跟他們說了什么?為何不見有踐行的酒水?連臨別饋贈都沒有?”
沈溪聽張永說話陰陽怪氣,便知道張永記恨上他,心里不以為意,搖頭道:“我們出來責任重大,哪里有時間理會這些?張公公若是對什么臨別饋贈感興趣的話,不妨伸手去跟他們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