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鑒嘆了口氣:“陛下長久沒定下司禮監掌印人選,現在不是應該快刀斬亂麻,盡快任命嗎?居然還要做什么選拔,回京途中更是偷偷溜出去游玩,這一來二去,朝廷要耽誤多少正事啊!不過好在年底前應該都能解決,今年的年終總結,還有明年的年度預算,都會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完成。”
說話間,何鑒又輕松了許多,想到皇帝馬上就要回來,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妥善解決,正德三年跟正德四年的事情應該都不會耽誤,而且取得對韃靼戰爭的決定性勝利,這一年下來,大明可說收獲頗豐,沒有因為皇帝御駕親征造成多大影響。
謝遷道:“司禮監掌印的位置,不能給年輕人,如今陛下身邊最得寵的太監,應該是擰公公,此人其實就是陛下跟前近侍,陛下登基的幾年里,劉瑾跟張苑都未能將他壓下來,反倒讓他趁機崛起。若之厚跟他聯手,你不怕之厚將來將內閣架空?”
“不會。”
何鑒搖頭道,“之前有傳聞,不管沈之厚舉薦誰來當司禮監掌印,陛下都會應允,但沈之厚卻沒有這么做,說明他還是守規矩的。最后陛下只得說公開選拔,若人選不合心意,于喬你不會進行干涉?再者……擰公公到底算是東宮嫡系,他上位對于喬你應該算是一個收獲吧?”
謝遷一怔,隨即意識到何鑒話里透露出的意思。
一旦司禮監掌印不夠強勢,就輪到內閣首輔掌控一切,所有事情都會由內閣票擬來決定,司禮監掌印就此成為了擺設。
關于誰來做司禮監掌印的事情,謝遷一直都覺得很無力,因為他根本就沒法參與,無論是之前張苑倒臺,又或者之后皇帝定下司禮監掌印選拔模式,都跟他沒有任何關系。
但這并代表謝遷不會插手,他稍微思索何鑒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
與其找一個德高望重但難以控制的老太監來當司禮監掌印,或許真不如找一個年輕人上位,年輕意味著沒多少閱歷,缺少做事的經驗,人脈關系也不如那些老家伙豐富,自然就會將權力旁落,要不然遇到劉瑾這種老奸巨猾的存在……謝遷想想都心有余悸。
如此一對比,謝遷反而覺得小擰子上位不錯,至少這位對他很恭謹,也能受他駕馭。
隨即他又打消提拔小擰子的念頭,心想:“我怎能有如此想法?小擰子到底沒什么真才實學,就靠陛下一點信任,他當上司禮監掌印不跟擺設差不多?大明會因此而興盛?司禮監掌印人選,一定要找個有能力的人來擔當!”
一方面想找個軟柿子容易拿捏,另一方面卻想找個德高望重有能力可以主持大局的人,謝遷一時間非常糾結,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持何等立場。
“于喬?”
何鑒見謝遷不言不語,不由問了一句。
如此謝遷才回過神來,目光中帶著一絲迷惘,搖頭道:“司禮監掌印人選,要等陛下回朝后才能定下來,你我現在關心再多也是徒勞。至于你所說的,之厚干涉司禮監掌印任免……量他不會這么做,他知道什么是避忌。”
何鑒笑了笑:“于喬你能想開就好,有些事全看你如何想,多說無益……好了,你剛回來,很多事你得親力親為,留在這里也不是個辦法,回頭吏部這邊會把近來的工作綱要整理好交給你,你快去做別的事吧。”
謝遷嘆道:“內閣有介夫坐鎮,事情基本已辦妥當,我需要擔心什么?不如直接打道回府……許久沒回家,不知家里人如何了。”
突然間謝遷變成了一個戀家的人,以何鑒的年齡能理解謝遷這種心態,權力場上的勾心斗角,始終不如一家和睦來得實在。
何鑒心說:“于喬到底不是冷血之人,他針對之厚也不是為了爭名逐利,僅僅是為了保持大明國運昌隆,跟我倒還有幾分相似。”
因為何鑒早就已經產生了離開朝廷的心思,所以何鑒對朝事的關心程度很低,反倒不如對家的眷戀。
謝遷站起來要走,何鑒起身相送,卻被謝遷攔下,擺手道:“你這把老骨頭還不如我呢,留步吧,我這就回家看看。這一去便是大半年……”
跟旁人出外做官不同,謝遷去延綏近乎于被皇帝發配,且謝遷家里有妻有妾,除了二兒子謝丕成人外,剩下的子女年歲還小,謝遷前半生就是太在意求學和做官,以至于忽略了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