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來到書房外,楊廷和出來迎接。
楊廷和大概是聽到鞭炮聲出來,見到謝遷趕緊過來行禮,謝遷卻一抬手示意楊廷和不必多禮,二人進到書房內。
此時距離黃昏還有些時候,天色明亮,謝遷眼前書房整齊,心里多了幾分溫馨,離家半年多時間,回來后一切如舊。
“無論朝廷發生了多少事,家里還是如以前一樣……卻不知君兒那丫頭怎么樣了。”
不知不覺謝遷想到了謝恒奴,畢竟血濃于水,在這種感性的時候,他關心起這個被他嫁入沈家,覺得有所虧待的孫女。主要是因為謝遷對沈溪有一種抵觸情緒,明明是一家人,卻無法完全像家人那般其樂融融,這讓他心里十分不舒服,覺得孫女在沈家肯定過得不會好。
“介夫,老夫不在京城這段日子,你做得很好,朝廷事務你打理得井井有條,你……還有叔厚都是勞苦功高。”謝遷先是稱贊了一下楊廷和,算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對方做事能力的肯定。
楊廷和行禮,心里并沒有覺得多榮幸,其實自從謝遷回京一直到當下,他心情都有些失落,感覺自己面對朝事的無助。
楊廷和從懷里拿出厚厚一疊書稿,道:“謝閣老,此乃各部這幾月來所有批閱奏疏的票擬底稿,至于對應奏疏太多,無法一一呈現,有要緊的已整理下來,明日便可送過來。”
謝遷點了點頭:“很好,你想的很周到,值得表揚。”
謝遷越是客氣,越讓楊廷和覺得別扭,他寧可讓謝遷罵自己一頓,這樣才會覺得自己在朝中做的事情能掀起一抹波瀾。
不然的話,他感覺自己做的都是無用功,謝遷根本不是在肯定他的作為,更好像是在敷衍。
楊廷和道:“之前太后娘娘召見叔厚跟在下,說及陛下安危,也是由我二人提出派兵前去護駕,隨后太后娘娘調遣戶部尚書楊應寧以及保國公前往。”
謝遷再度點頭:“這件事老夫已知曉,在這個問題上,你做得很好,安排也很妥當。”
楊廷和苦笑不已,心想:“難道你就不能說點建設性的東西?一直敷衍稱贊我算什么意思?”
楊廷和道:“目前得到的情況,陛下已動身回京,估摸十天左右便能抵達京城。”
謝遷道:“十天恐怕不止,陛下在路上肯定會有所拖延,不過滿打滿算半個月足夠了。陛下回朝后,這次出征就正式結束,這一戰可說是曠古爍今。”
楊廷和聽這話里的意思,不由有些憋屈,因為謝遷是在稱頌沈溪,而將他之前的辛勞置之不理。
楊廷和用失望的語氣道:“大明一切安穩,便是百官和萬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