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張永跟小擰子都見不到皇帝,楊一清跟朱暉就更沒機會了。
兵馬從紫荊關起行,本來楊一清還打算去找正德皇帝奏稟一些事,但才到小擰子這里就已經被擋駕。
“楊大人莫要勉強,陛下昨晚休息得不好,目前正在休息中!”小擰子道。
楊一清道:“但涉及地方平亂事宜……”
小擰子嘆道:“這些事有沈大人主持,用得著楊大人來擔心嗎?楊大人有所疑慮的話,可以直接去請示沈大人,兵部自然會將所有出兵事項都安排好,這不……胡大人已決定留下來了?現在胡大人已經是陛下親自委派的負有平匪重任的欽差大臣了呢!”
這次回京城的人中,雖然包括朱暉和楊一清,卻不包括胡璉。
胡璉直接從宣府巡撫轉任河南巡撫,專司負責清剿地方盜寇和民亂,至于所用兵馬并非對韃靼之戰的百戰雄兵,而是從楊一清和朱暉調遣的京營官兵中選拔,這些人馬因為并非沈溪嫡系,以至于戰斗力明顯跟之前胡璉統率的兵馬差一個數量級,胡璉沒有多大自信能快速平亂成功。
不過此時胡璉卻在著手準備。
按照沈溪安排,平亂只是其次,用兵為輔,主要是以懷柔政策收攏災民,盡量避免叛亂擴散,同時以地方衛所人馬協助平叛等。
楊一清對此不太放心,他想去呈奏皇帝,讓朱厚照明確權責,可惜此時朱厚照不想理事,生人勿近,楊一清只能放棄面圣的想法。
楊一清回到自己的坐騎前,朱暉過來問道:“應寧,你見到陛下了?”
說話間,朱暉看了看緩慢啟動的鑾駕,對楊一清面圣的事情并不抱多大希望,但循例他還是過來問上一句。
楊一清搖頭道:“并未見到陛下。至于平亂之事,看來一切都要根據御旨所提,由胡重器負責,這件事也將由兵部來主導。”
朱暉顯得很為難:“咱帶兵出來說是平叛,但其實……就是來保護陛下周全的,現在征調大部分兵馬前去平叛,陛下身邊護送的人就少了,很難確保萬無一失啊。要不,你去跟之厚商議一下?”
楊一清有些無奈,心想:“我們不但是來保護陛下的,還要來盯住沈之厚,現在人馬都被沈之厚調去平叛了,你讓我去跟他商議,這算怎么個說法?”
楊一清可沒有楊廷和那樣激進的想法,在他看來只要能保持一團和氣,剩下的也就無足輕重,他可不想輕易挑起是非。
“既然陛下已做出決定,那為何要違背陛下意愿?”楊一清道,“在確保陛下安然無恙后,如今一切都應以陛下御旨為準。”
朱暉連連點頭:“對對對,還是應寧想得周全,咱只要聽陛下的,哪怕先前的懿旨跟陛下頒發的圣旨有所不同,也應該以圣旨為先,這不介夫跟壽寧侯那邊,也只能聽陛從旨意,乖乖撤回京城去了?哈哈,那咱就出發,別等了,再拖延下去的話怕是追不上!”
說完,朱暉不再跟楊一清商議,急忙往自己的馬車而去。
……
……
朱厚照從紫荊關出發回京,算是波瀾不驚。
紫荊關內發生的最大事情,便是沈溪、張永跟小擰子之間的三人聯盟,不過這件事是在秘密中進行,就連一直盯著他們的江彬對此也基本不知情。
不過有一人卻察覺到了危險,甚至將這三人聯盟的細節大概都掌握,便是之前一直留在居庸關,此時仍舊沒返回京城的麗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