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張鶴齡跟楊廷和都沒見到朱厚照,對于皇帝“安然無恙”的論斷不敢輕下。
張鶴齡道:“回太后娘娘,我二人只是半途得到圣旨,并未見到陛下本人,不過以保國公奏稟應是如此。娘娘不必太過擔心,如今陛下已多番露面,聽說出紫荊關時身邊前呼后擁,有諸多人馬護送……”
張太后很不滿意:“為何哀家聽說,陛下留下大部分兵馬交給新任河南巡撫胡璉統轄,讓他領軍平定地方盜寇?”
話語里聽不出有指責的意思,張鶴齡這邊不太明白,但楊廷和卻是心思縝密之人,自然知道自己沒有完成張太后的交托,想讓張太后對自己刮目相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當即回道:“太后,是否再次派出人馬,半道迎駕?”
張太后臉色轉黑,似在怪責楊廷和沒把事情辦好,最后微微搖頭:“算了吧,既然皇兒親自下了御旨,那哀家還能說什么?只要他平平安安回來就好。”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親弟弟也是這次差事的經辦人,張太后并沒忍心多怪責,怕影響張鶴齡在朝中的地位。
張太后道:“皇兒的身體狀況,京城這邊不太清楚,派太醫過去看一下應該可行吧……壽寧侯,你勞累了幾日,先回家歇息,哀家有話要跟楊卿家說。”
張鶴齡本身只是出京執行任務,在發現自己姐姐態度冷漠時,也意識到自己差事沒做好,張太后只是沒說他而已。
張鶴齡看了楊廷和一眼,行禮告退。
隨即張太后將身邊太監和宮女屏退,如此一來永壽宮大殿內只剩下張太后跟楊廷和二人。
……
……
永壽宮安靜下來,張太后的臉色仍舊不太好看,不過她也沒有繼續怨責楊廷和的意思。
張太后問道:“楊卿家,之前壽寧侯在,有些事哀家不便相問。現在只有哀家跟你二人,你且說,此番是否兵部沈尚書在暗地里做出什么舉動,逼迫皇兒做出如此安排?”
或許是這件事真的觸怒了張太后,張太后考慮到弟弟跟楊廷和很難違背皇命,自然要從出處找根由。
此時其實是楊廷和攻擊沈溪的最好機會,但他卻有些遲疑,因為他知道繼續針對沈溪的話,是可以讓張太后更信任自己,但問題是卻會讓謝遷心生隔閡,尤其是皇帝那邊他再也無法扮好人。
楊廷和謹慎地道:“回太后,紫荊關內發生了什么事情,并未有更多消息傳來,所以微臣……并不知曉此事是否跟沈尚書有關。”
楊廷和沒攻擊沈溪,但也沒有就此罷休,他話里的意思是讓張太后自行揣摩,或者說張太后可以從最后誰會受益進行判斷。
張太后略微沉思,不滿地道:“哀家一切都是為了保護皇兒,你作為內閣大學士,知道盡忠職守,保護皇兒安全,難道沈卿家他會不懂?沈卿家自從領兵以來,所向披靡,理應熟悉兵法,他會不知朝中這些避諱?”
此時連楊廷和都聽不出來,到底張太后是什么意思。
張太后繼續道:“皇兒若安然無恙還好,若有什么事,哀家絕不能讓一些人好過,折騰了大半年時間,皇兒都在外流浪,甚至張家口時還出了危險……唉!哀家就這么一個兒子,又沒有子嗣,出了事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是。”
楊廷和畢恭畢敬行禮,這個時候他跟謝遷不同,沒權力指導張太后做事,所以只能充當應聲蟲。
張太后又道:“楊卿家,你也算足智多謀,之前你為哀家所做建議,哀家覺得很有見地……此番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