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態度堅決:“既然是考核,那就必須制度化,要往嚴謹的方向發展,如果只是潦草完成答卷,那又以何來斷定是他們自己的本事,還是幕僚能干呢?這朝中之事,需要臨場反應能力,如同科舉,考生在考場內無法得悉外面的情況,作答時都會心無旁騖,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定制。”
張懋無奈地嘆息:“你不但想開先河,還想將之成為定制!難!總的來說就是艱難險阻不少!莫說是宮里的執事太監,就算只是朝中一介小吏,也無法做到如此考核,只有科舉才行,那也是千百年來的積累,憑咱這一代人如何能成事?而且……你也應該知道,陛下沒多少心思管這個。”
沈溪道:“在下做的事,總歸對朝廷有利,目的是選賢任能,不管最后是否成為定制,至少在下努力過,人不能因噎廢食,張老公爺以為呢?”
張懋搖搖頭:“那是你的事,老朽不想過多參與,一把老骨頭了,就算以后形成定制又如何?還有幾年活頭?這樣吧,你先將選拔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考題說出來,老朽幫你參考一下。”
沈溪打量張懋,語氣顯得有些疏遠:“張老公爺請見諒,考題不是在下所出,而是陛下欽定。如今考核尚未開始,如何能輕易泄露?”
一句話就讓張懋驚訝不已,他眨了眨眼睛,問道:“居然是陛下出題?之厚,你不是言笑吧?陛下有那閑工夫?等等,這也是你為何不去見于喬的原因吧?本來應該是以內閣現成的案例來作為此番題目,可以用不同考題來考察這些人的能力,未必需要雷同,你這么做……”
沈溪又拿出公事公辦的態度:“一切都是為了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
張懋有種有勁兒使不上的感覺,心想:“謝于喬那里就是各種抱怨和推搪,而之厚這里則根本就是不近人情,或許年輕人也知道講情面拼不過老的,干脆就用朝廷定規說事,倒沒什么大問題。”
張懋道:“若是陛下來出考題,倒還好,就怕這件事最后會拖延下來。”
沈溪笑了笑道:“如今內閣三位閣老都已在朝,還有朝中各部尚書、侍郎以及寺司正卿、少卿等官員處理朝事,政務安穩,連司禮監兩位秉筆太監也暫時能勝任掌印的差事,張老公爺又何必擔心司禮監掌印空缺?”
張懋微微一怔,隨即仔細思索了一下沈溪的話,頓時感覺到其中蘊含的智慧。
張懋心道:“也是,拖著就行,管他新掌印是否能順利選拔出來,若弄不好或許就是下一個劉瑾,達不到劉瑾的權傾朝野也可能成為胡作非為的張苑,現在空著反而挺好,看起來事情緊急,但其實完全不用著急,現在不正是謝于喬最喜歡的節奏?朝中上下的事,他謝于喬可以完全做主,怪不得他之前的態度會那么淡然,感情他就是想拖著……”
想到這里,張懋嘆道:“老朽昏聵,朝中事看不清,只能交給你們這些年輕人處置,之厚你不該避諱,總歸要到各家走走,或者可以聽聽宮內那些參選執事的意見。這樣,你先忙著,老朽在府上等你的消息。”
“張老公爺這就要走?”沈溪笑著問了一句,好像早就料定張懋會袖手旁觀一樣。
張懋哈哈大笑:“老朽只是奉皇命參與其中,不頂事,還是需要之厚你在前面頂著,老朽便回府等候你的好消息……不用送,老朽正好去找人下下棋,這日子過得也很充實嘛!哈哈!”
張懋本來很有見地,想發揮其影響力,但最后似乎“懸崖勒馬”,未對沈溪要做的事情做出任何有效指引。
此時的張懋如同一個不問世事的閑人,說話時帶著一種灑脫的意味,讓沈溪刮目相看。
“張老頭到底有自知之明,知道朝中事哪些他可以伸手,而哪些則需要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