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實在是耗不過李鐩。
成化八年便中進士的李鐩,有近四十年的宦海經歷,比起李夢陽這樣的“毛頭小伙”為人處世的經驗豐富多了,當然不會給李夢陽等朝中清流當槍使。
李夢陽在李鐩這里軟磨硬泡半天,最后卻無功而返,不由非常懊惱。
到底李夢陽是來勸說李鐩幫忙,李鐩并非是李夢陽的下屬,反而還是他的頂頭上司,況且李鐩并沒有明確拿出一種拒絕的態度,使得李夢陽挑不出李鐩絲毫毛病來。
等李夢陽出來時,心里還在想:“都說這位李尚書跟沈之厚關系親近,現在看來有一定道理,這是找錯人選了啊!”
實在沒辦法,李夢陽只能再尋他途,先去求見朝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隨后才帶著幾個人往沈府門前去了,似乎也要加入到靜坐抗議的隊伍中。
……
……
朝中一些年輕官員,特別是那些憤青,基本都在抗議沈溪身兼兩部尚書。
不過也有一批人保持沉默,這些人多受沈溪心學思想影響,在翰林院中獨樹一幟,謝遷的兒子謝丕便是其中代表。
別人去沈溪府門前靜坐抗議,而謝丕則早早便回到家,當天翰林院因為這件事處于停擺狀態,謝丕便到父親的書房里看書。
謝遷從文淵閣返回他位于長安街小院的路上,已有多人跟他說過朝中官員去沈府抗議沈溪身兼兩職的事情,因何鑒致仕,謝遷心情不太好,再者他自己作為文官旗幟,不會自降身份加入到抗議行列中去,也盡可能不參與。
由于頻繁有人上門造訪,不厭其煩的謝遷終于忍受不了,決定回家暫避,結果回到府中,剛進書房就見到謝丕正在書桌前苦讀。
“為何這么早就回來了?”
謝遷見到兒子,語氣有些冷漠,大概意思是別人都跑去抗議了,你為何在這里泰然自若讀書?
謝丕放下書卷,起身向謝遷行禮后,回道:“父親,今日翰苑中出了一點事,便早些回來,在父親的書房讀書,希望能增長見聞。”
謝丕沒說關于抗議的事情,但他明白謝遷不可能不知道,父親作為內閣首輔,很可能是這件事的幕后黑手,而他也知道謝遷跟沈溪之間的矛盾,所以不會貿然在父親面前提沈溪的名字。
謝丕算是學聰明了,他知道但凡在謝遷面前提及沈溪,都會引起父親的不悅。
謝遷道:“為父聽聞,今天翰苑有士子鬧事,成群結隊去沈府門前求見,請求沈之厚主動上疏向陛下推辭任命,回歸兵部尚書之位……這件事你知道吧?”
“知道。”
謝丕低下頭回道,“那些人還讓孩兒一起去,孩兒不想參與,拒絕后便回來看書了。”
謝遷皺眉:“你為何不去?難道你不認為沈之厚身兼吏部和兵部兩部尚書,有失體統嗎?”
謝丕回道:“以沈先生的能力,身兼兩職并不為過,可能外界的反應稍微大了些……孩兒不是說此事成體統,而是因為何尚書突然致仕,總需要有人出來擔當,以沈先生的功勛,遷吏部尚書本屬情理中的事情,至于兵部那邊他可以暫時兼任,之后自然會有人接替。”
盡管謝丕做出了解釋,表明自己屬于“中立派”,卻得不到謝遷的認同。謝遷有些惱火地問道:“若是陛下不依不饒,讓沈之厚一直身兼兩部尚書之職,你覺得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