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謝遷不解一樣,旁人得到這消息,也看不太明白,不過總歸有人覺得李鐩這個尚書還算負責任,旁人都不愿意去沈家為屬下說項時,他毅然去了,光是這一點,就給他的聲望加分不少。
不過讓外界所沒想到的是,李鐩登門并沒有跟沈溪談及救人之事。
李鐩很識時務,他登門完全是身為工部尚書,很多事必須要問清楚才能放心。如今六部尚書外加左都御史,七卿中沈溪占了倆,左都御史和刑部尚書因為涉案不方便出面,就只剩下三人,楊一清已在奔走,深得仕林好評,至于禮部尚書費宏剛上任不需要做表面文章,如此一來李鐩就不得不做點事,表明立場。
到了沈家,李鐩跟沈溪說了關于工部近來兵器鑄造的情況,刻意不提官員下獄之事,只等沈溪開個由頭。
不過沈溪也沒說,正如李鐩的回避,沈溪屬于當事人,對此更是諱莫如深。
“……明年戶部調撥款項必然緊張,今年馬上就要進行年度預算,降工部用度,倒是之前內監那邊曾跟工部協商,準備借調工部修河堤款項,用以擴建豹房,之厚你怎么看?”
李鐩作為工部尚書,在很多事上都很為難,便在于現在朝廷很多事工部都力不從心。
沈溪道:“年底前,陛下會召集內閣跟六部衙門商討預算,你不必多擔心,屆時我會給你說話,你倒是先把今年的用度整理清楚……沒出現大面積的虧空吧?”
李鐩臉上露出些微尷尬之色,隨即搖頭苦笑:“虧空總歸還是有一些的,但在可接受的正常范圍內,左右找補一下還是能對付過去,倒是讓之厚你費心了。”
沈溪點了點頭,在他看來,雖然李鐩做事倒也盡職盡責,但能力也就那么回事,沒有達到出類拔萃的地步,而且李鐩在控制銀錢開銷方面沒有太大造詣,因工部跟內監有很多工作需要對接,皇帝借助內監衙門從工部劃撥走不少款項,這也是工部虧空的主要原因。
“之厚,你幾時回朝?在家休沐有一段時間了吧?這幾日朝中都在議論,說你何時到吏部履職,之前還有官員考評之事需要你去做,光靠吏部兩位侍郎怕是不能完成啊。”李鐩說道。
沈溪苦笑:“大概還要休息些時日吧……這幾天出了點事,需要先把這段風口浪尖渡過去才行,總不能這個時候高調復出,那不是激化矛盾嗎?”
突然提到當前焦點問題,李鐩臉色有些不太自然,他不想把話題談得過于深入,而沈溪卻好似沒有什么需要隱晦的,道:“這么說吧,現在這案子已擱置,估摸再過幾日,陛下就會下令放人。等事情揭過,我便到吏部報到,現在吏部和兵部似乎不需要我這樣一個閑人去添亂。”
李鐩笑道:“你這算閑人?哈哈!”
沈溪大概明白李鐩所說,他在朝中已屬于什么事都可以管的另類存在,現在連禮部都在他節制下,主導迎接番邦使節之事,旁人可以說自己在朝中混日子,沈溪卻無法這么說,再下一步,很可能沈溪還要多背幾個職位,有了兼職兩部的先例,為何不能領三部?
沈溪道:“不問事,也就是閑人,現在吏部和兵部就算有事也不會來問我,幾位侍郎都是老臣,他們做事得體,我這個尚書只擁有拍板的權力,其他的事情,還是得交給專業人士去做,否則我真要累死。”
……
……
沈溪不說上疏救人之事,李鐩也不掛口不提,一通閑話下來,李鐩起身離開。
連沈溪都不得不佩服李鐩這種“中庸之道”,總歸在眾人矚目下來了一趟,但其實什么都沒提,甚至在他稍微涉及時李鐩還刻意回避,分明就是不想惹事,但又不想讓人說他什么事都沒做。
沈溪心里不由帶著幾分無奈:“身為七卿之一,做事很可能會出錯,不做事又會被輿論綁架,最后結果只能跟李鐩這樣,來說事也只走個過場。”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李鐩這種行為屬于打醬油混日子,但沈溪卻能理解李鐩的心態。
雖然李鐩可以提出來,但誰都知道意義不大,若沈溪誠心要解決問題,便不會在家里躲避不出,而李鐩身為工部尚書,在文官集團兩大魁首,也就是沈溪和謝遷的夾縫中求存,他跟沈溪的關系擺在那兒,使得謝遷對他無法做到完全信任,如此一來李鐩也就學聰明了,不去硬碰硬。
最后沈溪搖頭說道:“李鐩才是真正不管事的閑散之人。”
沈溪沒有送李鐩出府門,剛到前院李鐩堅持讓他回去,畢竟現在沈溪還稱病在家休養,若公開露面對其名聲不利,無論朝中是否知道沈溪休沐是怎么回事,對朝廷和百姓總該有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