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搖頭,“翰苑今日并未得豹房傳諭,五軍都督府那邊也沒什么情況發生。”
謝遷打量楊廷和,臉上神情有些怪異,大概是覺得楊廷和現在對于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能考慮周到,是否太過于熱衷了?
這還沒當上首輔呢,一大早就什么都搞清楚了?
“這件事怕只能去問司禮監,陛下到現在,有什么事情少有跟翰苑打招呼,更多是直接出諭旨。”
謝遷說到這里有些氣惱。
以前圣旨的編寫需要翰林官,但在朱厚照登基后,因為很多命令都是臨時想起來,而朱厚照對于朝臣極為疏遠,還有對規矩非常抵觸,使其更多靠身邊人傳口諭,或者直接讓近侍書寫奏疏,用上寶印便當御旨。
逐漸這種近乎傳奉的形勢,成為常態,以至于朝廷有事時,朝臣無法關注朝議和翰苑的反應,更多是要看皇帝的動向。
楊廷和請示道:“那謝閣老,是否要防備之厚前往豹房面圣?昨日的案子,怕是還沒了結,陛下對于外戚的憤恨也未消除……”
謝遷沒有立即回答,他還在思考昨日審案的一些細節,可惜他對于沈溪的套路完全搞不清楚,再仔細回想沈溪的說法,最后自言自語:“將人看押起來,壓后再審,這已是當前最好的結果……老夫現在想清楚了,之厚應該不會主動挑唆皇室內斗,不過他去豹房面圣請示下一步動向倒是有可能。此番到吏部衙門……或許是為寫奏疏?”
因為對沈溪的目的不太清楚,謝遷不敢妄下定論。
恰在此時,門口有人往這邊過來。
只見是謝府知客過來,行禮道:“老爺,又來了兩位大人,乃是刑部張尚書,工部李尚書。”
“嗯。”
謝遷點了點頭,一擺手,“讓他們到前堂等候。”
等知客退下,楊廷和望著謝遷,想得到進一步指示。
謝遷道:“昨日時器未往沈家,或許對發生的事情不甚了解,而刑部那位來多半是問老夫的意向……這樣吧,介夫,你去招呼一下,老夫先往吏部衙門一趟,阻斷之厚面圣之路。”
楊廷和顯得很為難:“謝閣老,這樣做不太合適吧?”
在楊廷和看來,自己到謝府來不過是個客人,其實他也是來跟謝遷問策的,結果謝遷卻讓他做代表,出去迎接客人,這樣做很不合規矩。
謝遷沒好氣地道:“讓你去便去,你乃內閣大學士,還應付不了他們?今天不過是新年第一天,屬于禮節性的拜會,你們無需對朝事議論太多!”
在安排楊廷和去接待賓客的同時,謝遷算是奠定一個基調,就是今日只是問候而不論朝事,既是來拜年就不要破壞氣氛,談及朝中事務。
……
……
楊廷和往正院而去,謝遷則從自家后門出來,讓人準備好馬車,匆忙往吏部衙門去了。
既不清楚沈溪的動向,謝遷干脆就來個直接堵門,主要是防止沈溪去見朱厚照,升級事態。
不過顯然謝遷多慮了,沈溪并沒有出吏部衙門的打算。
當謝遷帶著幾分擔心生怕沈溪先一步趕往豹房,緊趕慢趕來到吏部時,問過才知沈溪一直在公事房沒出來。
謝遷在吏員引路下到了吏部公房,只見房門緊閉,不由皺眉,走上前敲了敲房門,里面卻毫無動靜。
吏員躬身道:“謝老大人,是否幫您傳告沈大人?”
“不用,你們退下吧。”謝遷低聲說了一句。
一群吏員都覺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