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完本想拒絕,見沈溪說話態度堅定,這才點頭:“若有需要,自是義不容辭。”
……
……
陸完能力很強,這是朝中公認。
就連謝遷也不得不承認陸完可以打理好兵部,但回歸問題本身,因為陸完在劉瑾當政時為了官位曾短暫依附過,以至于在那些正統文官看來,陸完屬于“閹黨”殘余,對陸完一直抱著排擠的態度。
這造成陸完在朝中做事總是被掣肘,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甚至沈溪提出讓陸完接班兵部尚書這件事前,陸完都覺得自己這個左侍郎很可能是官場的終點。
至于沈溪對陸完的信任,來自于其對于軍制、訓練、征調、鎮戍、邊防、兵籍、武學等軍事行政方面的深厚造詣,此番擬定的平定湖廣和巴蜀地方亂事方略,陸完思慮全面,沈溪看完后覺得自己來制定的話,也最多只是豐富細節,在大的方針上不會做出改變。
如此一來沈溪意識到,自己再戀棧兵部尚書的職位,只會給自己未來一段時間行事造成麻煩。
“你謝于喬不是想力主將我送出朝廷,讓我領兵去地方平亂嗎?若我不是兵部尚書,你有何理由讓一個掌管天下官員官帽子的吏部天官去平定地方叛亂?要派,也只能讓兵部尚書領銜,而不是我。”
沈溪有點把陸完拿來當槍使的意思,不過這也是因為陸完的能力在那兒擺著,而非沈溪故意要把這職位推給個不會辦事的人,畢竟沈溪知道,陸完是正德一朝最穩定也是最被人稱道的兵部尚書。
歷史上陸完背著“閹黨”的惡名,由兵部侍郎做到兵部尚書,再進位吏部尚書,為大明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
這樣的人,沈溪的確沒必要排擠。
當天沈溪不想太過費心,在跟陸完說過面圣的事情后,便讓人將奏疏呈遞通政司,他自己則先回府去了。
這份奏疏當晚便由梁儲帶著送到謝遷手上,梁儲本在內閣值夜,因為這份奏疏,不得不在皇宮跟謝府間奔波。
“……謝閣老,陛下對于湖廣和巴蜀的平亂之事很在意,張苑張公公親自到兵部衙門提及此事,才短短一天,之厚便上奏……”
梁儲雖為內閣次輔,但也只是在小事上有票擬權,涉及六部事務,一律由謝遷做主。
謝遷手上拿著兵部上奏,看過后不由皺眉:“倒是那小子的風格,所有安排面面俱到,他一邊管著吏部的差事,還能兼顧兵部事務,真是不可思議!”
說話時,謝遷有些懊惱,畢竟在他看來沈溪應該分身不暇才對,不應該像眼下這般,只聽說沈溪到兵部走了一趟,就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當然他不會想到,眼前這份奏疏其實是出自陸完之手。
梁儲道:“謝閣老,您看這票擬該如何定?”
謝遷想了下,嘆道:“他所做安排,表面上看沒有任何缺失,不過問題的重點是必須由他親自領兵平叛,朝中畢竟可供調撥的錢糧不多,人馬也要地方自行籌措,用他一人,可以節省下數十萬兩甚至百萬兩銀子開銷,何樂而不為?”
梁儲不由愣神,這應該是你一個首輔大學士說的話嗎?
不過梁儲仔細想了一下,又覺得其實謝遷沒說錯,用沈溪領兵打仗,的確是朝中最節省人力、物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