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懋道:“于喬,你說這話老朽就不敢茍同了……你覺得韃靼人厲害,但實際上由于連年征戰,韃靼青壯已十不存一,連強弩之末都算不上,有何威脅?如今草原人推舉的小可汗暫居京城,各部族很難做到上下一心……反倒是中原之地,你眼中那些不起眼的賊寇,叛亂已波及三省,連京畿都受到威脅,還能說是小麻煩嗎?”
謝遷沒回答,若是換作別的官員,絕對不敢出言忤逆他。
但張懋卻有這資格。
因為張懋是世襲公爵,在朝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年歲和資歷也比謝遷更高,一向尊重規矩的謝遷面對張懋的質問,只能保持沉默。
張懋再道:“陛下安排已是當前最好方略,且這路人馬可在平掉中原叛亂后,再一路往南,往東可以平海疆,往西則可以除山匪,可謂一舉多得!這總比咱閉門造車,想不出個主意好吧?”
聽到這里,謝遷終于忍不住,嗆聲道:“那敢問張老公爺一句,西北兵馬調到中原,糧草輜重誰來負責?靠戶部調撥?還是靠沈之厚籌措?”
本來楊一清覺得自己站在一旁有些突兀,好像事情跟他不相干,但聽謝遷說到這里,突然明白為何謝遷堅持要讓他來。
不是說需要他出謀劃策,而在于他掌管著大明的錢袋子,可以代表戶部提出困難,讓皇帝打消念頭。
謝遷再道:“若是讓沈之厚領兵,西北邊疆不會出現變亂,又不用戶部籌措太多錢糧,中原叛亂也可以盡早平息,難道不比從西北調撥人馬入關平亂好?”
張懋有些猶豫:“于喬,話不能這么說……就算以前之厚是取得一些成就,但戰場上哪有百戰不殆的將軍?就算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你不能說派個將領去,連兵馬都不給他,就指望他打勝仗吧?”
這次連楊一清都不由點頭,倒不是說他傾向于張懋的意見,而是覺得謝遷的建議太過牽強。
總歸要調撥人馬馳援中原戰場,至于是從京營調,或者從周邊省份調,又或者從九邊調,終歸是要集結一批精兵強將,讓沈溪只身前往顯然不是什么好選擇,說到皇帝那里也會被否決。
謝遷反問:“那張老公爺是支持陛下的旨意,抽調邊軍南下平叛咯?”
張懋道:“老夫還沒問你,陛下之意,是要從西北何處調遣人馬?三邊,又或者宣府?大同?”
“宣府!”
謝遷回道,“且是以陛下身邊近臣,宣府副總兵許泰領兵。”
“這就有些胡鬧了。”
張懋皺眉道,“這個許泰,年輕氣盛,根本就不懂行軍布陣,之前便有人參劾他胡作非為,中原之地不是還有胡重器么?他本事不低,照理說補足兵馬應能應付,而且可以讓三邊回來的延綏副總兵,似乎叫做林恒,是吧?由此人來領兵也不錯嘛!”
謝遷一擺手:“不可!”
張懋皺眉:“于喬,讓林恒去,可比什么許泰帶兵穩妥許多……軍中皆傳頌林恒有本事,之厚對其器重有加,你在延綏時不是也跟他很親近,還指派他帶兵馳援宣府么?”
謝遷黑著臉,不想解釋一些事,因為他知道林恒跟沈溪的關系,總不能說,自己的孫女其實跟林恒的妹妹一樣,都是沈溪的小妾,所以他不想推薦這個跟沈溪有千絲萬縷聯系的武將去中原平叛。
楊一清勸說:“張老公爺,若謝老不愿派林恒,只管另覓人選就是。”
謝遷道:“老夫不是不支持林恒領兵,而是根本不想這種事發生……中原之地叛亂,應該以中原或者南直隸、關中人馬解決,或者派沈之厚去整合中原各衛所兵馬剿滅叛匪也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邊軍戰斗力是強,但紀律未必好,若失去控制,中原之地不知要被禍害成什么樣子!”
當謝遷覺得自己無法用道理說服人的時候,便開始說狠話。
如他所料,當他拿出脾氣后,不但楊一清俯首帖耳,連張懋都不再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