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間的對話沒有持續太久。
沈溪未就其它朝事討教謝遷,行禮后便離開。
謝遷回到馬車上,事后想的事情可比沈溪多多了,他的整個思路完全被沈溪的話左右,當時沒覺得如何,可事后想來,沈溪的提醒好像非常有道理。
馬車顛簸。
謝遷細細思索,心中嘆息:“這小子,看得倒是挺透徹的,誰說當今圣上就一定是個胡作非為只顧花天酒地的昏君?行事如此深謀遠慮,登基才四年多便平靖北疆,跟佛郎機人通商改變民生,如今又要收攏權力,防止近臣造反……這樣的皇帝似乎并不比先皇遜色多少!”
回到自家府宅門口,謝遷正要進門,有知客過來,說楊廷和已在里面等候多時。
楊廷和得知皇帝要從西北調兵南下平叛,后知后覺趕到謝遷這里,本以為能幫謝遷出謀劃策,等到了才知道謝遷已做出安排,早一步便跟張懋和楊一清擬定聯名上奏,甚至連夜出門辦事。
謝遷書房。
謝遷跟楊廷和簡單寒暄后坐下。
楊廷和直言:“謝閣老這是去見擰公公?”
謝遷點了點頭,“沒錯,不過你是猜的,還是派人調查所得?”
楊廷和道:“是猜想……張苑控制言路,連沈之厚都未必有機會將意思傳達給陛下,怎么能指望他幫咱……恐怕只有找他人入手。”
謝遷道:“但以陛下身邊近臣進言,只怕會招致陛下反感,若斷掉此言路,以后再有什么要緊事,怕是再也沒辦法打通關節。”
一時間二人又沉默下來,都在琢磨該如何取舍。
最后楊廷和打破寂靜:“邊軍入調,關系重大,若不制止……只怕京城永遠不得安寧,更會引發一系列后遺癥。”
他的話無疑是表明了態度!
這件事已經足夠要緊,先別想以后是否能通過小擰子跟皇帝進言,先把眼前的麻煩解決掉再說。
謝遷點了點頭,突然道:“老夫之前剛見過沈之厚。”
“啊?”
楊廷和對此深感意外,詫異地望向謝遷。
謝遷解釋道:“老夫之前確實是去見擰公公,回來時之厚在半路攔截,他向我交換了一下對時局的看法……在勸阻陛下調邊軍入關平叛的人中,得加上他一個。”
楊廷和雖然不太情愿,但始終知道謝遷跟沈溪關系密切,無論這對老少怎么鬧,在重大問題上,二人還是可以保持一致。
謝遷再道:“其實他不來找,老夫也想去見見他,問問兵部的事情……年后各處叛亂加劇,他身為兵部尚書,不能坐視不理……老夫建議他暫且將手頭兵部差事放下,只負責吏部之事……”
謝遷并未說是沈溪主動提出要卸任兵部尚書,卻說是他給出的建議,算是對楊廷和等反對沈溪的文臣有一個“交待”。
畢竟楊廷和等人跟他這個首輔一起,聯手打壓沈溪,現在他自己卻突然轉變風向要重新支持沈溪,必須得有個說法。
謝遷是想讓楊廷和明白,沈溪并不是沒有做出“妥協”。
楊廷和皺眉不已:“那他領兵出征之事……”
“先放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