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工部尚書李鐩。
沈溪出門相迎,李鐩此時已進正院。
李鐩見到沈溪后,滿面歉意:“之厚,我不是故意前來叨擾你,實在是有要緊事通知。”
本來可以在前院正堂談事,但沈溪還是請李鐩往自己的書房去,半路上李鐩把情況說明:“……謝閣老今日派人來跟我打招呼,讓工部上一份督造海船的奏章,以謝閣老的意思,這件事先跟你通過風。”
說完李鐩望著沈溪,大有征詢之意。
沈溪點頭道:“謝閣老的確跟我說過,但我當時明確回絕,因為現在朝廷根本拿不出造船的錢……一艘可以跟佛郎機人大船抗衡的船只,先不論先期研發費用,光是造出來,能下海航行,怕是就需要數萬兩到十幾萬兩之間,后期保養也不是小數目。”
這話說到了李鐩心坎兒上了。
李鐩道:“正是如此,以前江河上航行的船只,每一艘都要上萬兩,但規格跟大海船相去甚遠,也主要跟朝廷禁海,不需要造那么大的海船有關。現在佛郎機人的大船一次次駛來,再有倭寇作亂,地方上怕佛郎機人跟海盜聯合,所以才上疏請求造海船,但咱哪里有那經費啊?”
跟謝遷執意行事不同,李鐩這個工部負責人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出極大的憂慮。
沈溪道:“現在工部有何打算?”
李鐩為難道:“正是因為沒主意才來問你,現在地方已上奏沿海倭寇猖獗,謝閣老又有意造大船跟倭寇抗衡,同時維護大明海疆穩定……實在沒辦法,你是兵部尚書,非要你想個解決辦法不可。”
沈溪問道:“今年工部預算,應該不足以造船吧?”
李鐩苦笑道:“別說大規模造船,就算造一艘也難,哪里有那閑錢啊?去年對韃靼之戰結束后,到現在戶部還沒將之前的虧空補上,但聽說京城府倉都是滿的……一是陛下不肯劃撥錢糧,還有就是內閣和司禮監卡得緊……現在誰都知道楊應寧是謝閣老的人!”
沈溪一聽琢磨開了。
在跟佛郎機人的貿易中,朝廷賺得盆滿缽滿,對韃靼的戰爭在沈溪的算計下,節省了大批銀錢,即便加上犒賞三軍,之前籌措的錢糧也剩下不少,但現在有個摳門的皇帝,還有個更摳門的首輔大臣,以至于現在朝廷各衙門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沈溪道:“既然內閣建議造船,不如跟謝閣老說,讓他上疏,調撥戶部府庫錢糧出來,一艘船按十萬兩預算來造,戶部出多少銀子,就按照相應的錢來造船。”
“這……似乎有點跟謝閣老作對的意思吧?”
李鐩非常為難,“要不之厚你去說吧,換了旁人怕是被謝閣老罵得狗血噴頭。之前我就跟謝閣老提出請戶部增加調撥,但謝閣老言明,一切都要以民生為主,哪怕現在府庫內有銀兩,也不得隨便放到民間稀釋百姓財富……這讓在下很為難。”
聽到這里,沈溪好像明白什么。
他心想:“謝老頭現在已經不是想花小錢辦大事,而是不想花錢就把事情辦成,簡直是把人當牲口使喚……也難怪他在朝中不得人心,便在于他在治國上不算真正的好手。當初弘治朝中興,多是劉健和李東陽的功勞,謝遷最多只是動嘴皮子的陪襯。”
突然間,沈溪心中感到極度失望,現在的情況是謝遷這個政治盟友在朝中任首輔,并非是什么好事,反而頻頻拖他后腿。
沈溪道:“那我回頭會跟謝老說明情況,你不必太過擔憂,一切還是要往好的方向看。造船之事,交給在下便可。”
……
……
沈溪主動把李鐩的麻煩攬在身上,在于事情跟他原先制定的計劃沒有什么沖突。他對于很多事看得很透徹,在準備上有一定針對性,而不需考慮謝遷的態度,因為不行的話他直接跟皇帝提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