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王守仁多少有些了解,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當前的境況,明白沈溪鋒芒畢露,很多人對一個毛頭小子占據高位不那么感冒,以至于在朝中很難培養起自己的嫡系,反而謝遷的派系看起來更加穩固,那些老家伙明里暗里都往謝遷這邊靠攏。
而王守仁則可說游走在各勢力之間,主要是在謝遷和沈溪之間保持相對中立,或者說并非中立,所有人都相信,有王華這個前文官集團中堅的父親,王守仁肯定更偏向謝遷,所以他說話做事不會引起多少抵觸。
這邊言語間,楊廷和已將皇帝的批復看過,將奏疏還給王守仁。
王守仁道:“不知謝老和楊老在有關出兵之事上,有何安排?晚生好按照兩位吩咐行事。”
謝遷笑了笑,道:“伯安,你是兵部侍郎,做事不該完全聽從內閣命令,老夫沒法跟你說詳細細節,其實之厚的安排已算是面面俱到,你遵照行事便可。不過你有這份心是好的,老夫領情了,回去后你便按照陛下和之厚的意思做事,老夫沒什么好提醒的。”
楊廷和則有不同意見,道:“在出兵之事上,難道不該多問問朝中人意思?僅聽從一人之意,怕是會有缺憾。”
對于楊廷和有不同的聲音,謝遷未計較,搖頭道:“兵部到底是之厚說了算,從先皇時,他便常在外領兵,尤其是東南和西南那幾場戰事,全部由他策劃,最后結果都不錯,之厚在統籌上無太大問題。”
“嗯。”
楊廷和點頭,未對沈溪帶兵能力有更多評價。
謝遷再次望著王守仁道:“伯安在宣府幾年時間,能力得到很好鍛煉,執領兵部可說游刃有余,由他配合之厚,應該相得益彰。”
楊廷和馬上想到一個人,不由往謝遷身上看了一眼,這個人正是之前謝遷曾跟他提過的三邊總督王瓊。
論資歷和能力,王瓊都在王守仁之上,但現在謝遷卻把王守仁說得軍事造詣僅次于沈溪,難免讓他覺得,謝遷更多是為了收攏王守仁而說這些話,并非發自真心。
明白這一層,楊廷和便沒有過多評價沈溪和王守仁的能力,只是點了點頭,算是同意謝遷的說法。
謝遷道:“伯安,遇到難解的事情可以來這里跟老夫商議,之厚領兵出征后,這兵部事便全交給你打理了,你平時可以回去問問令尊的意見……老夫有時間也會去探望他。”
……
……
沈溪即將領軍平叛之事在朝中很快便人盡皆知。
有關這次兵馬調動,三月中開始籌備,主要是兵部協同五軍都督府,從京營調撥,還有部分人馬會從宣府地方征調,畢竟之前沈溪在對韃靼之戰中親率的人馬部分安頓在宣府一線,這次會受征調再次跟隨沈溪出征。
至于軍將,沈溪多用舊人。
并非沈溪不想多栽培可造之才,只因此番平亂準備倉促,沒練兵的機會,在大部分人馬并非嫡系的情況下,只能靠有經驗的軍將填補不足。
不過征調過來的將領僅限于駐地在京師周邊的,王陵之從團營過來,到沈府拜見沈溪后顯得非常興奮。
“……師兄,我最近在軍中比武屢屢奪魁,帶兵對壘卻從未失手,你沒見識過我的風光,軍中誰都想調到我手下當兵,這次那些家伙知道我要跟你出征,都搶著來,不過調動人馬的事不歸我管,我自己的手下都要帶上,新兵蛋子必須在戰場上歷練一番……”
沈溪跟王陵之也就兩個月不見,王陵之變得成熟很多,人顯得更加自信,在沈溪看來不像以前那樣完全是個悶葫蘆,三巴掌打不出個屁來。
王陵之興奮說完,沈溪指了指桌上的茶水:“喝口茶再說吧。”
王陵之道:“我又不渴,喝啥茶水?家里的小兔崽子學會走路了,我讓小山好好教他,這幾天她還說如果有機會的話,能隨軍一起跟我出征就好了。我跟她說,打仗是男人的事,幾時輪到老娘們兒摻和?她還不聽,還要跟我動手呢。”
沈溪笑了笑,問道:“怎么樣,沒準備再生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