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陽已經升到半空,天氣開始變得炎熱起來,道路兩側不少百姓簇擁圍觀,雖然京畿周邊出現叛亂,但順天府受到的影響較小,百姓知道這是沈溪領兵出征,自發組織起來慰勞大軍,沿途不時可見裝滿諸如雞蛋、干糧等慰問品的籃子。
但因沈溪之前已有嚴令,不得騷擾百姓,沒有人伸手去拿。
沈溪道:“趕路要緊,有什么事等扎營后再說。這一天少說也要走八十里,怠慢不得!”
……
……
兵馬一路行進。
白天只有中午短暫時間原地休息了一下,將士們吃了些自帶的干糧和羊皮袋里裝的涼白開便又繼續上路。
下午全軍行進速度更快。
看起來老爺兵一樣的京營兵馬,跟隨沈溪出征后被激發出潛力,行進速度絲毫也不遜色于那些邊軍士兵,扎營時天色已完全黑下來,當天走的距離已超過預期的八十里,甚至過了一百里。
到底是平原地區,加上走的又是官道,士兵們的行進沒有受到阻礙,隨軍輜重和糧草也有馬車、騾子馱運,一切都有條不紊。
“沈大人……”
營帳扎好后,張侖才到沈溪的帥帳拜會。
跟張侖一起過來的有王陵之和宋書。
宋書乃張氏兄弟嫡系,甚至可以說是張氏兄弟手下最能干的一個,不過也是全靠當初跟著沈溪往西北送炮才于軍中聲名鵲起,宋書此后接連受到提拔,這次京營兵馬主要便由宋書提調,以副總兵之身追隨沈溪。
“客氣了。”
沈溪對眼前三人點了點頭,走到帳中由凳子和木板簡易拼湊起的桌子前,將一份最新情報放在了上面。
宋書抱拳行禮:“大人,今日兵馬并未駐扎在靠近城塞的地方,荒郊野外,四處空曠,是否需要防備賊軍來襲?”
王陵之一聽多少有些不屑,道:“這種事還需要請示?扎營要領就那些,如果連夜晚防御都做不到,還帶什么兵?”
宋書知道王陵之跟沈溪的關系,換作旁人他早就發作了,但在沈溪面前他不好跟王陵之計較什么,默不作聲,等候沈溪吩咐。
沈溪道:“外圈布置兩千人馬,在幾個主要路口設伏,如有賊軍來襲的話,倒可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大人,這是伏兵之策嗎?”張侖興奮地問道。
沈溪笑了笑:“就當是吧,不過更多是為了練兵……總歸要有所防備,現在遭遇賊軍的可能性不大,但若是兵馬后續深入齊魯地界的話,那就要隨時應對賊軍來襲。”
張侖不太明白沈溪這種帶兵方式,不過對王陵之來說早就習以為常,至于宋書也大概理解沈溪的意思。
宋書道:“卑職明白,大人這是在以防萬一的同時,提高官兵的警覺性,這也是一次難得的實戰演練機會。”
沈溪淡淡一笑,不想對眼前幾人做出更多解釋,其實這種事根本就不需要他單獨安排,畢竟軍中有劉序和胡嵩躍等人,這些人追隨沈溪久了,做事頗有章法,進退有度,賊軍來了一準討不了好。
宋書等人更多是充門面,看起來規模宏大訓練有素的大軍足以讓叛軍望風而逃,真正作戰時,沈溪會偏向倚重舊部。
“那就下去準備吧。”沈溪對宋書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