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很快便按照朱厚照吩咐,在沈溪江南造城的奏疏上做出同意的批復,只是在安置將士家屬方面有所保留。
當批復抵達沈溪軍中時,此時人馬已行至長江出海口的劉河堡中所,這里也是距離南直隸倭寇活動區域最近的一處千戶所,更前面的吳淞江所、寶山所已被倭寇攻陷廢棄。沈溪領兵抵達前,倭寇才從昆山縣城周邊撤退不久,官軍謹守防線不出,任由倭寇肆虐。
沈溪領軍抵達前便知曉,緊鄰的松江府和蘇州府中間,也就是蘇州府這邊防御措施做得比較好,而松江府那邊則已基本放棄黃浦江兩岸以及沿海區域控制權,使得松江府成為倭寇在南直隸的大本營,賊窩就在上海縣城一帶。
上海縣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八年,縣治為上海鎮,也就是后世南市的地方,縣衙設在來榷場,也就是后世的十六鋪,元大德二年縣衙遷移到曲家灣。
近些年倭寇肆虐,蘇州府嚴守嘉定、太倉州、昆山一線,松江府則以青浦、府治華亭、金山衛城組織防線,如此一來位于黃浦江北岸的上海縣便尷尬了,數度被倭寇攻破,幾個縣令都死在任上,此后再也沒人敢去赴任,如此一來這里就成為倭寇在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據點,專門用來轉運從南直隸周邊劫掠來的物資,包括人口和牲畜轉運。
除此之外,倭寇占據了朝廷放棄的南匯嘴中后所、青村中前所等沿海海防駐所,在這片狹長的地區廣設鹽場,收獲海鹽,除了供自身使用外,還以私鹽的方式低價流入市場,賺取資金。
盡管因為沈溪對于海鹽制造技術的改進,已讓大明官鹽價格降低很多,不過因為朝廷壟斷,地方上要靠官鹽來斂財,層層加價,使得官鹽的價格始終無法降到跟私鹽一個等級上。
沈溪于劉河堡中千戶所駐兵后,派出更多斥候往周邊刺探情報,很快便將地方商人跟倭寇的買賣途徑調查清楚了。
“大人,現在朝廷已同意修造城塞,不知您準備于何處筑城?”當晚在沈溪中軍帳中,云柳以好奇的目光望著沈溪問道。
沈溪看著鋪在桌面上的軍事地圖,用手指戳了戳:“就在這里吧。”
“這里?”
云柳若有所思,“這里不是上海縣治所在地嗎?難道我們要重建上海縣城?”
沈溪笑了笑道:“這周邊最好的地方就是這里,黃浦江兩岸是天然的優良海港,可以躲避大的風浪,船廠建在這里得天獨厚。”
“這里……”
云柳仔細想過,斷然搖頭,“這里就算地勢平坦,水運便捷,但在此造城非常不易防守,先前上海縣城幾次被攻破就是明證。”
沈溪道:“這座城塞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物資中轉站,在這里造船以及跟倭寇開戰的后方大本營,至于防守方面的作用,我相信只要能將城塞修筑齊備,倭寇無法威脅到這邊即可。其實倭寇在選擇中轉站上找了個好地方,這里既然是他們覺得最好的中轉地,我為何不好好利用一下?”
云柳聽沈溪已定下基調,便不再質疑,行禮道:“是。”
沈溪點了點頭:“眼看馬上就要到上海縣了,這也算是我們跟倭寇的第一場戰事,攻取此地后也算是能有效扼制倭寇對南直隸的威脅,此戰結束便在上海縣城的基礎上筑城,然后我們就要跟時間賽跑了。”
……
……
沈溪兵馬駐扎,并未著急起行,往倭寇活動頻繁的區域而去,這會兒還要等朝廷征調的工匠,以及各地運送來的造船物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