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很好奇,他們都覺得大明最大的特點就是地大物博,能從佛郎機人手上拿到銀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糧食完全可以在國內購買。
沈溪稍微解釋:“使節該見我還是會見,還要給予足夠的禮數,不會有所怠慢。就算他們圖謀不軌,也要用我們的實力將他們征服,若是將其拒之千里之外,那就意味著我們少了一個貿易伙伴,而這座新城的功能也會出現缺失。”
……
……
沈溪為何要建造新城,以及新城未來的定義是什么,軍中這些大老粗不明白。
但總歸有明白人,比如說唐寅。
唐寅現在的腦袋瓜足夠聰明,只要沈溪稍微提點,他便能將事做得很漂亮,跟沈溪的配合也是愈發相得益彰。
會議結束,沈溪留下唐寅,他需要派出使節去跟佛郎機人見面,唐寅就是最好人選。
唐寅皺眉:“沈尚書,在下不通番邦語言,讓在下去接待他們,只怕會出亂子。”
沈溪笑道:“你當現在的佛郎機人,還是當初咱接觸的那批?他們長時間跟我們做買賣,莫說是翻譯,就算是他們自己中會說漢語的人都不在少數,不然他們憑何能在沿海一代順風順水?”
“原來如此。”
唐寅稍微有些苦惱,“佛郎機人對咱們知根知底,但咱們對他們卻所知不多,或許在談判的時候會出問題。”
沈溪點頭道:“佛郎機人既是商人,又是海盜,當朝廷強有力時,他就乖乖跟你貿易,可一旦你實力不濟,他就變身海盜,畢竟不要錢的買賣誰都愿意做。之前跟他們合作,他們能對大明朝保持禮重,這也跟大明國力強盛有關,這兩年沿海盜寇猖獗,朝廷一直不作為,才令他們見異思遷,跟倭寇貿易全都為了利益。”
“沈尚書的意思是……”唐寅望著沈溪,目光帶著不解。
沈溪道:“我的想法,除了要跟佛郎機人談買賣,也要談技術轉讓問題,玉米和番薯都是從他們手上引進的,他們除了擁有特殊的植物種子外,還有先進的海船制造技術,以及一些火炮鑄造技術,這幾年非但我們在改進技術,他們也在模仿和改造。這些都可以拿來作為談判的內容。”
“至于新城,可以允許他們建造領事館,具體位置就在蘇州河以西的商埠區……大概意思,是讓他們派人長期駐在這里,負責一些貿易和政治上的接洽,我們下一步目標是要建立海上驛路,等過一兩年,海疆平定后,朝廷就會開海禁,這些我會跟陛下提。”
唐寅搖搖頭:“跟佛郎機人做買賣倒好說,若把海禁全解除的話,肯定會出現不少麻煩事。”
沈溪笑道:“怎么,你害怕觸及保守派的利益?如果不改變現在沿海情況,又如何保證大明海上霸主地位,重現昔日鄭和下西洋的榮光?這次將沿海倭寇趕走,若再放棄,過個幾年,倭寇又會東山再起,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沿海建造城池,增加人馬駐守,確保百姓安全從海上得到漁獲,如此才能維護大明的海上利益,海運的便捷以及實惠也會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