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認真聽取了楊一清的意見,沒第一時間反駁,良久后才道:“現在要調撥一百萬銀子給他,那下一步呢?這筆銀子他能用多久?年底他再跟朝廷伸手要,陛下再同意,那你怎么辦?”
楊一清面對謝遷的問題非常無奈,現在他已不關心謝遷出于怎樣的目的阻止,只關心是否能早一步將戶部分內的差事完成,而不是每次都被皇宮派人質問,或者是被沈溪上奏來提這件事,讓他這個戶部尚書為難。
楊一清道:“應該調撥的款項,若一直不給的話,海船將無法如期造出,平沿海倭寇之事就會無限期拖延,或許幾年都不得進展,那時耗費的銀兩和人力物力會更加巨大,所以在下認為,當優先保證船只正常制造,而有關建造城池調撥款項之事,可以再行商議。”
面對楊一清很有主見的說法,謝遷凝視對方一會兒,問道:“那意思是,應寧你覺得應該把銀子調過去?”
盡管楊一清有開罪謝遷的心理準備,但關鍵時刻卻沒了底氣,頭微微垂下,道:“長久拖著,戶部面臨到的壓力很大,宮里已多次派人來催問。戶部如今賬面并無虧空,甚至府庫滿盈……”
楊一清想繼續為這件事找理由,卻被謝遷伸手阻攔。
謝遷嘆道:“應寧,你當老夫是有意刁難之厚,故意給他難堪,是嗎?”
楊一清沒有回答,但其實他已覺得謝遷根本就是故意在給沈溪出難題,而且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兩人之間更像是政治傾軋。
形成朝廷最大的兩派政治勢力,如今正互相博弈,所以謝遷才會如此過分,反倒是沈溪一再忍讓。
謝遷卻不覺得楊一清會懷疑自己,道:“老夫只是想讓沈之厚早些看清楚朝廷形勢,不要一意孤行!他到底太年輕,跟陛下一樣,需要歲月去積淀,不然他還以為什么事都要順著他的心意,如此他能真正成長起來,堪當大用嗎?”
楊一清道:“那謝老,戶部調撥的款項,就這么一直拖著?現在新城建造虧空巨大,若不趕緊把錢劃撥過去,只會讓窟窿愈發增大,很可能會造成極大的亂子……”
謝遷擺擺手,顯得有幾分不耐煩:“所有事情都在老夫掌控下,沈之厚那邊暫且不缺這點銀子。對韃靼之戰何等艱難,他都能獨自完成,要建造一座城池又何嘗是難事?他提出要建造城池,就該想到朝廷不可能完全答應他的請求,人力物力方面他該早有準備。”
“那可是近兩百萬兩銀子……”楊一清不太能贊同謝遷的說法。
謝遷微微搖頭道:“莫說是兩百萬兩銀子,就算是千萬兩銀子又如何?他可是守著佛郎機人的金山銀山,之前不是說他已跟佛郎機人打過照面?他想要銀子,只管從那邊取便是了……”
楊一清道:“但要交換到銀子,始終要有足夠的貨物。”
按照楊一清的想法,就算是佛郎機人手上有銀子,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不能說把佛郎機人的銀子直接據為己有便可,雙方要進行貿易,之前沈溪牽頭讓朝廷跟佛郎機人做買賣,朝廷是賺到了銀子,貨物方面卻是朝廷發動地方籌集齊全的。
現在是沈溪單獨跟佛郎機人談買賣,無法獲得朝廷支持,貨物方面不可能會滿足佛郎機人的所有需求,對方憑什么把銀子白白送給沈溪?
“或許在之厚眼里,這些都不成問題。”
謝遷道,“你對他還是不夠了解,以老夫想來,之厚現在已有全盤對策,在陛下南下到他造出的新城前,他會自行將問題解決。至于戶部……還是多準備些銀子,以備不時之需,如此盛世才有希望!”
楊一清聽到后一陣無語,心想:“銀子留在府庫,拒絕給沈之厚,這不明擺著為難人么?如此還堂而皇之說是給沈之厚歷練的機會,謝閣老行事太過狹隘。只因沈之厚是他一手提拔起來而現在陛下寵幸又遠在他之上,他看不過眼?”
這邊謝遷自我感覺良好,卻不知已被楊一清輕視,這也跟謝遷的施政能力愈發受到質疑有關。
偏偏喜歡空談的謝遷喜歡左右朝中事務,反而是被他彈壓得很厲害的沈溪一直在做實事,如此還令民間對沈溪多有非議,了解真相的人自然會替沈溪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