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九在新城休息兩日,得到沈溪的耳提面命后,再一次踏上征途。
這次他去的目的地是江西,負責的事情是要聯系新城耗費資源的補充,形成長效化的補給,不但包括木材,也包括煤、銅鐵礦石、硝石等貨物的開采和運送等。
按照沈溪的構想,新城的工人、農民和士兵的數量大概維持二十萬人便足夠,不需要再增加,但內陸要為建造新城之事增加大概十萬到二十萬的工人,他們的任務是幫忙開采礦石、伐木和運送貨物等等。
這些人不需要完全受雇于車馬幫或兄弟商會,可以是地方官府,或者是地主,甚至可以是商人,只要他們能開采出來,沈溪指派人手購買便可。
若單純只依靠沈溪手里的商業體系完成這些會很困難,好在沈溪在物產豐饒的閩粵、湖廣和江西當過官,如今又身兼兩部尚書,在朝中的聲望無人可敵,地方上想巴結和歸從沈溪的官員和將領比比皆是,沈溪靠這些人來幫忙完成原始資料的積累,其實并不困難。
有這些人幫忙牽頭,地方上的官商體系會調動起來,加入開采資源的行列中。
沈溪暗自慶幸:“大明疆土就是一座沒有被文明社會開發過的大寶藏,看起來原始,但處處都是寶貝,不用考慮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這樣一來我就可以甩開膀子做事,這座城池也會將成為未來大明科技最先進、經濟最發達、生活最安逸的城市,甚至京城都要相形見絀!”
等沈溪回到縣衙,將他的構想,原原本本跟惠娘一說,惠娘心中的驚詫溢于言表。
連李衿都覺得不可思議,明明沈溪手上沒銀子,結果靠預售房屋和商品,轉眼間手上就多出上百萬兩銀子來,并且各承宣布政使司還源源不斷運送來各種貨物,從未中斷過。
“老爺這一招叫無中生有嗎?”對于沈溪銷售還沒建成的房子和正在生產的商品,惠娘想了很久,終于找到一個相對貼切的語句。
沈溪笑著搖頭:“這叫預售,沒什么好稀奇的,反正最后我們會把房屋和貨物交到他們手上,只是這中間有個等待的時間罷了。”
“有時候園林式建筑住膩了,住樓房會有新的感受……你知道行宮附近那些房屋嗎?剛開始只需要一千兩銀子,但隨著陛下即將住進行宮,價格已經翻了兩倍,如今你拿四千兩銀子都未必能買到。”
“還有那些貨物,放眼大明,只有我們能制造,那些商人若是能獲得銷售權,便等于壟斷市場,可以源源不斷獲得財富,他們不瘋搶才怪了。”
惠娘顯得難以置信,但她還是提出擔憂:“就怕最后那些商人窩里反,而且涉嫌壟斷貨物……很可能會讓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你錯了。”
沈溪搖頭,“我給他們的貨物,都無關乎百姓平常衣食住行,可以說是屬于富裕階層的奢侈品,就算價格上漲,對民生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或許還會刺激地方經濟,引起連鎖反應,帶來的收益遠比危害大很多。”
惠娘苦笑一下,道:“老爺真是算無遺策,妾身沒什么話說,希望老爺能盡快將虧空問題解決了。不然的話……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