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點頭:“這倒也是,京城周邊百姓遇到戰爭還能得到庇護,平時能在這里做買賣,有朕的龍威庇佑,他們也可安居樂業……呵呵,看來朕的江山很穩固啊。”
“陛下英明。”
小擰子不遺余力贊美朱厚照。
朱厚照擺手道:“廢話少說,朕英明與否主要看是否能幫百姓做實事,若做不了那就是昏君,不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改變。既然隊伍還在行進,朕就先休息一會,若沒什么大事的話,不要來煩擾朕。”
……
……
朱厚照出巡,對大明來說是一件大事。
朱厚照走后,謝遷緊忙去內閣處理公文,似乎迫不及待想要履行自己“監國”的責任,一些懸而未決的事情終于可以解決。
陪同謝遷去內閣的只有靳貴,梁儲和楊廷和當天不輪值。
楊廷和沒有就此打道回府,而是尾隨謝遷和靳貴進了宮,偷偷摸摸去見張太后。
同時被張太后召見的,還有留守京城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高鳳。
張太后聽到兒子出發南下,生氣地說道:“荒唐,荒唐……皇兒就這么走了,連跟哀家打聲招呼都沒有,還帶著皇后……他不懂規矩,難道皇后不知提點他嗎?”
顯然張太后對沈家人有極大的偏見,把一些不相干的事遷怒到沈亦兒身上。
高鳳道:“聽說皇后娘娘是被陛下勒令一并南行,同時將皇后的本家弟弟……也就是國舅帶著一起去了江南。”
張太后問道:“沈家算是國舅之家嗎?”
這話大有貶低沈家的意思,高鳳不敢隨便評價,因為他知道一言不慎就可能會被太后降罪,朱厚照走后,其實京城內最有權勢的人不是謝遷,而是張太后,以前張太后或許不太想干涉朝事,但現在張氏兄弟都被皇帝拉下馬來,張太后已蠢蠢欲動要出山打理朝政。
張太后沒有再說沈家的事,轉而看向楊廷和:“楊卿家,你說皇上安排謝閣老監國,未來一段時間朝事,都交給謝閣老處理,是嗎?”
楊廷和看了高鳳一眼:“凡奏疏由內閣票擬,朱批之權仍在司禮監。”
張太后臉上露出輕松之色,看著高鳳道:“皇上如此做還算合情合理,防止有人擅權,如此一來有什么事高公公也能參與其中,若遇到大事的話,還可以問問哀家,哀家能幫忙出謀劃策。”
之前高鳳和楊廷和只是懷疑張太后可能想左右朝局,但在聽了這番話后,他們意識到太后干政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雖然楊廷和大部分事情愿意聽從張太后調遣,但他是有原則之人,對后宮干政充滿警惕,但眼下這局勢,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畢竟就算在內閣他也只是三把手,話語權嚴重不足,現在只有投靠張太后才能取得想要的身份和地位。
張太后也意識到應該收攏一下楊廷和,此時她失去了以前對謝遷的絕對信任,開始有意識培養勢力。
張太后道:“楊卿家是有能力的人,哀家想聽聽楊卿家的意見,綜合多方考量,有利于做出正確決斷……總比一兩人乾綱獨斷強多了,這叫采納眾家之長吧!”
楊廷和跟高鳳同時做出領命狀。
張太后又道:“壽寧侯和建昌侯之前受了冤屈,到現在還沒回朝當差,此番陛下南下又將永康公主的駙馬帶走了,京城防務若只是靠外人,不能保證,哀家希望壽寧侯和建昌侯能戴罪立功,此事由你二人打點,盡快辦妥。”
楊廷和對此有異議,就在他抬頭想跟張太后抗爭時,那邊高鳳已領命:“老奴謹遵太后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