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跟沈尚書終歸有所不同,他喜歡調動幾千人馬作戰,而朕則喜歡調遣幾萬甚至幾十萬大軍,這就叫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張苑笑著恭維:“陛下大氣度,豈是沈大人可比?”
朱厚照沒好氣地道:“你這是恭維朕還是罵朕?天下間誰不知道沈尚書帶兵的本事?就算朕調遣十萬大軍,也未必能戰勝沈尚書幾千人馬……韃子夠厲害吧?從正統初年一直禍害到朕登基,可最后的結果呢?”
當提到沈溪的豐功偉績時,朱厚照臉上滿是羨慕,但也無比自豪,畢竟沈溪是他的臣子,更是他的老師,沈溪取得的成就越高,越證明他用人的眼光好,歷史會銘記他的功勞。
張苑意識到在朱厚照跟前還是少說及沈溪為宜,畢竟正德皇帝很多時候還是蠻理智的,不會輕易被忽悠。
朱厚照卻又顯得有幾分遺憾:“按照朕的想法,最好是能跟沈尚書并肩作戰,可惜朕到底是天子,且因有土木堡之變的前車之鑒,所以臣子不會讓朕冒險,這或許便是沈尚書這么著急完成這一戰的根本原因吧!”
“其實朕根本就不怕死,最想的就是做個赳赳武夫,馬革裹尸,而不是羸弱地偏安一隅,若是國家出現危險,朕絕對不會做逃跑的皇帝,君王死社稷,一定會跟賊人死戰到底。”
……
……
京城,沈家已做好“搬家”準備,盡管朝廷沒有消息傳來,不過沈溪已在暗中安排,讓謝韻兒提前做準備。
朱厚照對于沈家搬家的事不太清楚,但之前沈溪上奏提過此事,至于沈家的準備也主要限于沈國公府宅方面,未涉及沈明鈞夫婦和沈運。
對于周氏來說,她更喜歡留在京城這種熱鬧的地方,享受兒子和女兒給她帶來的奢華和榮光。
“……我說兒媳,你相公突然說要你帶著家人去江南,你就聽命行事?聽說那里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太過荒涼,而且還是新造的城市,又是在海邊潮濕之地,條件不比西北更好,去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作何?還是留在京城陪我,這樣我身邊能有人說說話……”
周氏自己不想走,便想左右沈溪的決定,讓幾個兒媳也不走。
就算平時謝韻兒對周氏恭敬有加,但在這個問題上她還是知道該聽誰的,既是沈溪做出的決定,她只能無條件擁護。
謝韻兒道:“娘,這是相公的意思……相公接下來會留在江南,可能一兩年都難回京城,我們婦道人家倒沒覺得如何,不過相公在江南,可能會孤單。”
周氏聽到這里直皺眉:“當初他爹在城里做工的時候,我也經常幾個月見不到人,不也過來了?你們這些年輕人啊……”
周氏準備要數落一下兒媳,在話到嘴邊還是忍住了,她也知道不能得罪謝韻兒,兒子那邊她勸不了,想要留謝韻兒等人在京城,非要從謝韻兒身上著手不可。
謝韻兒卻沒有跟周氏商量的意思,堅決地道:“相公已跟朝廷上奏,估摸最近就會有公文下來,陛下如今也去了江南,想來陛下不想讓相公在南方太過清苦,我們一家人過去團聚再好不過……本來以相公的意思,公爹和娘也該過去才是,不過一切還是得由娘來做決定。”
周氏一撇嘴:“他倒是能耐了,想左右他老娘的去處,我在京城這邊吃得好穿得好,為何要去南方海邊那破地方?”
謝韻兒搖頭:“娘,聽說現在新城已經建得有模有樣了,那邊過來傳信的人說,相公用了短短幾個月時間便把城池立起來,論繁華不比京城差,而那里有很多新奇的好東西,到晚上透亮,君兒她們早就想過去看看了……”
周氏罵道:“就喜歡糊弄人,幾個月建一棟房子都未必能建好,想建一座城出來?他倒真敢說!總歸娘不去,最好你們也別去,留在京城等他回來……現在京城這邊多安逸,他現當上了公爺,外面的人見了他都恭恭敬敬的,皇帝對他也很信任,他倒好,留在江南不回來,還讓你們過去,把他爹娘放到何處?”
周氏一直想讓兒媳跟她站在同一戰線上,說話時都會有意無意拉攏謝韻兒。
但可惜她說的話不好使,謝韻兒很聰明,她知道該如何應付這個難纏的婆婆,周氏的話她基本是左耳進右耳出。
謝韻兒微微搖頭:“這是相公吩咐下來的,還跟朝廷請示過,我實在做不了主。”
周氏很不高興,就在她準備繼續數落沈溪時,外面小玉帶著兩名丫鬟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