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犯嘀咕了:“兩萬兵馬……這不少啊!”
張苑開解道:“陛下您想啊,之前咱跟佛郎機人做買賣,從他們手上得上千萬兩銀子,結果不過一兩年時間,他們又運來同樣多的銀子……而正常年份國庫年收入為二三百萬兩銀子……這打佛郎機人,獲得的利益比起大明年收入多出好幾倍。”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朱厚照猛一拍桌子:“打!必須打!”
朱厚照是個貪財的皇帝,受小時候南下游玩手里缺錢的影響,他對銀子遠比別人渴望,當知道派兩萬兵馬去,就可能讓大明每年國庫收入增加四五倍時,怎么都不愿意放棄這么好的賺錢機會。
朱厚照也開始分析起來:“我們只需再花個一二百萬兩銀子的成本,加上兩萬兵馬和必要的火器和甲胄,就可以擁有一塊海外之地,每年給國庫帶來一千萬兩銀子的收入,大明百姓也能過上好日子,朕的江山也能穩固,何樂而不為呢?”
張苑反倒開始潑冷水了:“但陛下,現在沈國公只是上奏,具體如何落實,現在沒法確定。沈國公的意思是這件事需要經過朝廷商議,得到一個確切的答復……畢竟攻城略地容易,堅守卻難,若攻下海外之地,需要有人看守地盤,這兩萬官兵可能……暫時回不到大明。”
朱厚照一聽,頓時沮喪起來,問道:“那沈國公的意思是……?”
張苑皺眉苦苦思索,最后試探地問道:“沈國公未在上奏中提到如何解決,但以老奴看來,恐怕出征將士非要輪換不可……每一批出去的人可能只能在海外停留個一兩年或者三四年,然后再從國內派出將士去替換他們,周而復始。”
朱厚照點了點頭:“這倒是解決之道,兵馬輪換,其實很有必要,畢竟每年都會運大批銀子回來,只要每次運銀子的時候,把應該撤換的將士給捎回來就行了。朕也可以安排官員和將領過去,專門負責這事,而且他們跟大明境內的官員一樣,每過幾年就輪換,一切都當是大明的領土就行了。”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張苑笑著恭維。
朱厚照本來垂頭喪氣,此時卻精神百倍,興致勃勃地問道:“現在沈尚書是怎么個意思?”
張苑道:“以沈國公之意,要徹底平掉海外之地,先要將大明周邊盤踞的佛郎機人給徹底擊敗……沈國公得到線報,說是這群人盤踞在南邊的海島上……其中一座島物產豐饒,之前朝廷曾以沈國公牽頭在那邊開辟鹽場和工坊,不過這么多年過去,那邊的鹽場和工坊多有荒廢,被佛郎機人占去不少。”
朱厚照皺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佛郎機人狼子野心,居然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圖謀不軌,實在可惱!”
張苑再道:“所以沈國公主張先把那些島占回來,建立城池管理,用兩三年時間掃平南方諸島,在此期間摸清洋流和季風,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再派出船隊去征討海外之地,爭取用三五年時間,把海外有銀礦的地方給占下。”
“好,這主意甚好。”
朱厚照夸贊完又苦惱起來,“但不能每件事都讓沈尚書去做,他是朝廷兩部尚書,很多事需要他處理。”
張苑為難道:“但陛下,若是沈國公回京城的話,那江南這邊的事情必然會被拖延,您也知道……除了沈國公有此能力做成此事外,旁人……怕是力不能及,這也是沈國公請求留在江南的原因。”
“若不行的話,沈國公會請辭兩部尚書,或者掛個名,具體事務交由下邊的人去做,再不行的話干脆把兩部衙門挪到南京來,讓沈國公在江南處理朝中事務。”
朱厚照想了想,自言自語道:“沈尚書不在京城,大明不沒沒出亂子嗎?這件事可以商量,但朕得把所有問題想清楚……這奏疏暫時留中不發,朕思慮后再行定奪。”
朱厚照學精了。
有些事他沒考慮明白前,不著急去做決定,畢竟跟佛郎機人開戰這種事并不在他的計劃之內。
此時的沈溪則基本能猜到朱厚照的想法,他對于跟佛郎機人交戰之事沒有多重視,新城一切照舊,船該造還是造,兵馬仍舊在進行日常訓練,新城百姓愈發增多,一切都那么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