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想不明白謝遷的用意,但還是起身行禮:“在下明白。”
……
……
楊一清說明白,但回去之后仍舊百思不得其解。
謝遷的舉動在楊一清看來太過“瘋狂”,他覺得此時的謝遷已不合適再當首輔大臣。
楊一清回到戶部衙門后,屁股還沒坐熱,門外有人來報,說是工部尚書李鐩前來求見。
“多半也是因之厚之事。”楊一清心中有些擔憂,“來得可真不是時候,但有些事跟他商議一下也無妨。”
楊一清出來見過李鐩,略微寒暄后二人來到相對隱秘的戶部后院花廳,對桌而坐。
李鐩簡單問詢了一下戶部情況,便把自己的來意說明:“剛得到消息,說陛下有意在運河沿線幾座城市修建行在,需要自京城調撥帑幣和工匠,應寧你可知曉?”
楊一清搖頭:“這是工部之事,在下怎知?”
李鐩嘆道:“說起來可真稀奇,這次是陛下直接派人回來傳他的口諭,繞過內閣,直接跟工部提要求,但其實調撥錢糧以及建設物資,還得戶部支持……可戶部竟然沒得到通知,真是稀奇。”
楊一清道:“運河沿線修建行宮,沒什么實際意義啊……陛下此番回京,不知將來是否有巡幸江南的機會……你為何不直接跟陛下上奏,提出這個疑問,或者去跟謝閣老商議?”
楊一清的問題,李鐩很難面對。
李鐩苦著臉道:“謝閣老的脾氣,應寧你并非不知,若與之商議,立即便會把這件事鬧得朝野皆聞,無論最后是否要修行宮,都會鬧得不可收場,實在沒那必要。若單獨上奏……如今工部哪里有那權限,有些事照樣要過謝閣老之手……其實在下領諭旨后腦子有些懵,所以前來跟應寧求證一番,若是戶部沒得到消息,事情應該可以緩緩吧?”
李鐩說話時眼巴巴望著楊一清,希望對方出謀劃策。
但此時楊一清正為謝遷燒毀沈溪上奏之事而煩惱,無心去想有關皇帝建行宮的事。
楊一清道:“不知是陛下堅持要建,還是陛下身邊人有這種想法?”
李鐩想了下,隨即搖頭道:“不知。不過皇上派來的人,乃司禮監隨堂太監,行事神神秘秘,按照來人話中之意,圣旨隨后就會到。”
楊一清微微點頭:“那就先等圣旨吧,調撥錢糧物資本就非工部職司,你有理由拖延,若實在不行的話就去求助謝閣老。”
“之厚沒回京,朝事還是應以謝閣老馬首是瞻,遇到為難的事情,不必考慮影響如何,只管跟謝閣老說明白。若你知情不報,便等于開罪謝閣老了。”
李鐩苦笑道:“難道非要走這一步?若是能直接勸諫陛下放棄大興土木的念頭,不是不用大費周章了么?”
楊一清見李鐩為難的樣子,心中不由想:“不知從何時起,謝閣老已如此不得人心,或許朝事真應該由之厚來擔當,至少之厚做事不至于每次都跟陛下鬧得僵持不下。一些事上,謝閣老的確有欠妥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