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笑道:“這筆投入是值得的!我不求這些娃娃考科舉,至少要保證城內各大工廠后繼有人。走科舉很難,但如果有一身技術的話,要賺錢養家就容易多了。學生從學塾畢業后,可以到工廠做事,我們可以源源不斷得到高素質的工人。”
云柳想了想,點頭道:“若是把這些學生當作學徒看待,倒是值得……”
沈溪道:“不是學徒,是真的讓他們系統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很多孩子年長些就需要幫里做活,不如讓他們從小便接受教育,以后的成就肯定比他們的父輩高……”
“卑職明白了。”
云柳這次說明白,不像之前純屬客套,心中對沈溪充滿敬佩。
就連未來人才補給之事,沈溪都已想到,且付諸實施,讓云柳意識到沈溪長久經營這座城市的決心,而不是建起來便撒手不管了。
沈溪拿起一份文稿遞給云柳:“回頭你讓人謄寫后張貼出去,開春后各家孩子都可以報名讀書,校舍已建好,原則上是就近入讀,不用他們付先生束脩,官府會聘請先生并下發俸祿,中午學塾會免費供應一頓午餐,十二歲以下的孩子一概都要入學,不分男女。”
云柳道:“大人,就怕您的好心沒人領……很多人家都遠道遷徙而來,剛剛能吃飽飯,怎么可能會讓已能幫家里做事的孩子讀書?”
沈溪點了點頭:“剛開始肯定困難重重,實在不行的話,就動用一些強制手段。想到新城來謀生,就得按照我所定規矩行事。”
……
……
沈溪在開辦學校之事上沒有任何拖延。
正月十五后,校舍全部修繕完畢,招生工作有條不紊展開……這次雖然不是強制性的義務教育,但也規定所有在新城謀生的工人都要把子女送進學校。
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這種由官府辦的學塾,對他們有強大的吸引力。
就像當初沈明鈞夫婦對沈溪讀書的期待一樣,普通人家對于孩子讀書很支持,只不過很多時候應付不了這方面的開支,讀書在這個時代是一種奢侈品,普通百姓不得不讓家里的孩子早早去當學徒或者干脆做農活。
而新城并不是農業城市,周圍雖然有土地,也開始出現佃戶,但基本還是以工人居多,他們遷移到新城來是一次對未來的投資,現在孩子能免費入學塾,大多數家庭還是想把孩子送進學塾的。
以至于在統計學生數量時,沈溪發現實際報名人數要比預估的高很多,不得不臨時增加校舍以滿足需要。
如此一來意味著先生的數量也要增加,雖然沈溪早有準備,但還是不得不到周邊府縣招納人手。
“大人,其實完全沒必要開這么多學塾,現在報名人數已破萬,任其發展的話,可能最后兩三萬人都說不定。”
朱鴻被云柳安排負責學塾籌建工作,可是他不是讀書人,全無經驗,累得焦頭爛額,于是跑來向沈溪訴苦。
沈溪道:“怎么,連義寬你都要質疑我的決定嗎?”
朱鴻滿臉苦笑:“大人,這不明擺著的事情嗎……咱投入巨資開設學塾,等于是白給人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