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懋表現出與世無爭的態度。
倒不是說張懋不想爭,而是他頭腦很清醒,知道自己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跟文官集團叫板。
眼前的事情跟他無關,現在張懋一門心思讓孫子張侖早些進入五軍都督府,順利接他的班,如此就算他有個三長兩短也不至于讓張家失去現有的地位。
張懋這些年跟謝遷走動頻繁,目的就是關鍵時刻文官集團支持自己,幫扶張侖一把。
而謝遷要想的事情就太多太雜了,由于性格使然,無論別人怎么勸他,他都固執己見,很難轉過彎來。
回到文淵閣時,謝遷仍舊心不在焉,整個人都處于失魂落魄的狀態。
內閣幾名同僚看了,都覺得很怪異,這跟平時那個老謀深算、做事果決的首輔大臣差別太大了。
“謝閣老!?”
謝遷拿著份奏疏半天沒動靜,這時旁邊傳來個聲音,嚇了他一跳。下意識地抬起頭,便見到楊廷和正好奇地打量他,謝遷迅速反應過來,微笑著將手頭的奏疏放下,問道:“介夫有事嗎?”
楊廷和道:“這是江西賑濟戰亂災民的錢糧調撥上奏……新到任的江西布政使以及下邊一群官員對此非常重視,之前已請示過南京戶部衙門,南京戶部那邊定不下來,這不又送到京城來了么?”
謝遷把楊廷和遞來的奏本仔細看過,確實是江西布政使請求朝廷調撥錢糧的上奏。
去年江西地方不但經歷兵災,局部地區還遭遇洪水侵襲,百姓流離失所,寧王舉兵造反期間有大批災民無處謀生,這也是寧王領兵在外糧草始終補給不上的重要原因。
去年江西許多州府秋糧播種存在極大問題,今年夏收很難保證收成,所以布政使司衙門趁著春荒時趕緊跟朝廷請示調撥錢糧。
這也跟朱厚照之前在南昌時所下賑災安民的上諭有關。
既然皇帝已同意調撥錢糧賑災,同時免去地方稅賦,地方官府不敢怠政,只能盡早向朝廷請示,免得夜長夢多。
謝遷問道:“現在江南府庫還有存糧嗎?”
楊廷和搖頭:“江南本是魚米之鄉,可是陛下領軍平叛,帶走大量軍糧,導致江南府庫幾乎被掏空,要說還有存余的恐怕只有閩粵和湖廣……但閩粵地區存糧因沈之厚建造新城調撥不少,湖廣也因支援南京導致府庫空虛……”
謝遷有些無精打采,按他本意并不想處理這些煩心事,但他還是耐著性子道:“趕緊先問問戶部那邊,哪里還有能調撥糧食,安撫災民要緊……若賑濟不力,只怕出現復叛的現象。民生疾苦一刻都不能疏忽。”
楊廷和道:“陛下遲遲不歸,很多事要落實下去并不容易……要不催促陛下及早回來?”
謝遷一愣,盯著楊廷和道:“介夫,眼下是什么情況你應該很了解才是……陛下那邊輕易能勸得動嗎?”
“不試試又怎知不行?”楊廷和堅持地道。
謝遷聞言不由皺眉,心想:“楊介夫怎如此固執?難道我尸位素餐,不想勸諫陛下?但小皇帝根本就是個胡作非為的主,勸多了只會增加他的反感,于事無補,反倒不勸說有可能早些回來……”
謝遷心平氣和地道:“介夫想勸的話,老夫不阻止,你可以找人聯名寫奏疏,看看陛下是否會聽從,這件事老夫便不摻和了。”
楊廷和本想說什么,但見謝遷態度堅決,只好選擇妥協,行禮道:“在下明白了。”說完便退下,徑直往內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