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看著楊廷和的背影,眉頭緊蹙,心中滿是疑慮,但此時他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隨著腦子轉動,很快思想又開起了小差。
……
……
京城局勢穩定。
作為三朝元老,謝遷能力還是有的,在他的統轄下朝中事務就算有拖延和滯緩的現象,施行起來還算順利,就算中原和江南之地剛遭遇兵災,朝廷內部依然一片安穩,全國大多數地方的百姓生活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對于謝閣老執政,朝中上下基本持肯定態度。
但對于謝遷擅作主張,很多人頗有微辭,就比如征調沈溪回京。但因謝遷地位崇高,朝中弘治朝時的頂級文臣只剩下他一個,即便他恣意妄為別人也無可奈何。
隨著消息傳來,沈溪即將回京,一些人開始暗中籌劃。
誰都知道沈溪在朝中地位如何,如今皇帝最信任的就是沈溪,一旦回京絕對會對朝廷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官員們心里都在盤算,自己應該偏向哪邊。
跟以前不同,沈溪在完成江南戰事后,等于是把整個大明軍隊系統從北到南給整肅一番,從京師到地方,很多官員都曾在他麾下當差,再想把沈溪當成初出茅廬的后進官員看待,已不現實。
一群老家伙不得不把沈溪當成朝中元老大臣對待,畢竟弘治朝時正牌部堂如今只剩下謝遷和沈溪二人。
連先帝都看重之人,現在又經幾年歷練,誰敢小覷?
京城內向沈溪寫信拉關系表忠誠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所有書函都以密信的方式送到江南,交到沈溪手上。
此時沈溪已無需帶兵平亂,無需擔心別人攻訐文臣武將相互勾留圖謀不軌,官員們通常都是以日常問詢的方式寫信,看上去平常,但一家、兩家或許不覺得怎樣,多了就讓人頭疼了,因為來信千篇一律,毫無營養可言。
“年前便已有幾十人來信,現在給我寫信的多達上百人,我跟他們很熟嗎?這都是什么人啊,連南北直隸、山東、河南、湖廣、浙江、閩粵等地方官員都以我的門生自居,我好像只是主持一次鄉試罷了,會試都沒主持過,誰可以稱得上我的門生?”
沈溪看著面前厚厚一摞書信,一個頭兩個大。
不在于沈溪是否想跟這些人建立關系,而是他覺得這些人動機不純,看起來是在跟他商議朝事,但其實許多事情與他全無關系,寫信來更像是向他匯報工作,而這些事情本來只應該對皇帝呈奏。
云柳道:“大人畢竟是吏部尚書,掌管天下官員的官帽子,無論是誰,都想跟大人打好關系吧?”
沈溪搖頭道:“看來你還是不懂其中訣竅……其實這么多人寫信足以說明謝老頭不得人心,在朝中時日無多,中樞和地方官員都在想未來掌管朝政的人會是誰……他們沒想過內閣那幾位,因為不管是梁儲還是楊廷和,都跟陛下關系不睦,很難得到信任……現在他們想的都是怎么跟我建立起聯系,方便以后跟我溝通。”
云柳忽然想起什么,脫口道:“好像朝中有傳言……大人即將入閣。”
“全都是捕風捉影的事情,這怎么可能?”沈溪沒好氣地道,“我現在仍舊是兩部尚書,若入閣的話,大明豈不是亂套了?不過……唉!”
說到最后,沈溪忽然意識到朱厚照不按常理出牌,真要做出類似的決定他還真沒轍。
云柳道:“那大人,這些信函是否要逐一回復?”
沈溪隨意翻看幾封,搖頭道:“陛下召我回京城之事傳開后,這么多人同時來信,能有幾個真正有重要的事情?就算確實重要,也要等我回京城后再說……我先把書信全部看過,看看中間是否有值得回復的,不然就先放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