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姓商人問道:“現在只是有人來通氣,是否做的準?還是說等沈大人來了之后再行商議?”
一群人又望著呂梁霖,眼神中滿是期待。
呂梁霖為難道:“就怕沈大人到來后,知府衙門設宴款待,士紳也都排隊招待,我等沒機會覲見……這里可沒人敢承諾。”
“若有機會,能涉足新城買賣,別說借點糧食,就算是把身家捐了也成啊。”人群后面有人高聲喊著。
“呵呵。”
有人在笑,可能是嘲笑,也可能發自內心,場面變得輕快許多。
呂梁霖道:“要不這樣吧,諸位先行回去準備,除了日常用度所需,把余糧都準備好,沈大人曠世奇才,去年領軍平了中原戰亂,對我等有莫大的恩德。等沈大人到來后,諸位可跟鄙人一同前去拜訪,能見到沈大人最好,若見不到……只能說遺憾。”
有人道:“光如此去求見有何用?最好早早定下迎接之事……官府可以迎接,難道我等便不能出迎?再者準備厚禮相送,若是以后沈大人能多照顧一下咱開封府的商賈,就算讓咱喝口湯,也是足以留下幾世的富貴。”
“那是,那是!”
一名姓何的商賈道,“沈大人治理地方卓有成效,尤其支持工商業發展,所到之處百業興旺,誰不想巴結?沈大人能來開封,可說是咱們所有人的榮光。”
呂梁霖眉頭緊皺:“你們都愿意出糧,還只是嘴上說說?這可是大事,不是你們隨便吹牛不打草稿,是要拿出實際行動來的。”
姓何的商賈道:“糧食可以出,要不呂當家的直接定下個數字,各家回去稍微合計,明日各家就把能籌措的糧食清單交上來……您看如何?”
呂梁霖點頭:“也行,趁著沈大人沒來之前,先把事情定下。若沈大人到了后,真要去見的話,誰借出的糧食越多,誰就排在前面,沈大人或許會就此高看一眼,江南的買賣也就順理成章落到他頭上。”
姓馮的道:“那借多少糧食才合適?”
“自己看著給唄……就算你不想給,難道還有人會強迫你不成?”有人在旁奚落道。
姓馮的商賈氣惱道:“哪個不開眼的亂說話?老夫在賑災之事上一向不遺余力,難道誰還會吝嗇不成?”
又有人道:“是否吝嗇不一定,若非沈大人親自前來,你們會想著借糧食?別想著哄抬物價,謀取暴利就是好的……先前開封府發出通告籌集糧食,你們如何回應的,自己心里最清楚。”
呂梁霖擺擺手:“諸位莫要爭吵了,既然大家都有心借糧食,鄙人先在這里定下來,明日一早便統計數字,各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報上報。若有虛報,別怪事后朝廷追責!”
……
……
沈溪人尚未抵達,開封府城已就否借糧之事產生爭議。
以地主豪紳為主體的群體基本選擇抗拒,也包括他們投資開辦的商號;而處于社會底層的商賈,則已做好準備,甚至主動求借,尋求能參與到新城的建設以及加入沈溪主導的新的商貿體系中去。
沈溪積極準備賑災的同時,京城這邊救災組織工作進展卻異常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