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謝遷再有心,但因他思維的局限性,還有他行事的古板和固執,使得救災推進非常困難。
“謝老,現在獲悉,西北府庫空虛,甚至今年宣府和三邊還跟朝廷申請后續軍糧補助,此時征調只怕會遭致軍中強烈不滿……若強迫遵行,西北地方必然會想法設法拖延,直至事情不了了之……”
楊一清單獨跟謝遷匯報時,沒有作任何隱瞞,直接把面臨的困難跟謝遷說明。
謝遷嘆道:“連年征戰下來,西北屯田大計屢遭破壞,原本以兵養兵的計劃基本破產……唉,大明窟窿實在太多了。”
楊一清趕緊請示:“之厚上奏已到京師,以他所見,朝廷需盡快借調銀兩往河南,以銀兩賑災方為上上策!”
“什么?”
謝遷很意外,“他這么快就有上奏到京城?”
楊一清點點頭:“非但如此,聽說接到圣旨后,他立即啟程,目前已到河南歸德府,積極組織救災,已初步穩定那里的情況,下一步就要到受災最嚴重的的開封府。”
謝遷想了想,嘆道:“他倒是兵貴神速,或許跟他正在北上途中,調頭比較容易有關……這也是陛下為何指派他去賑災的主要原因。”
楊一清心想:“這會兒還計較沈之厚行動快慢作何?不是應該先想想怎么才能消弭災難?”
此時楊一清語氣變得謹慎許多,因為他知道接下來說的話很可能會觸及謝遷逆鱗,輕聲道:“謝老,之厚的上奏中,提到以朝廷銀兩換取地方士紳存糧,同時向商賈籌措衣物和藥材,并提出朝廷從全國各州府調撥糧食到災區不妥,所以……”
謝遷板著臉道:“他還沒當大明的家,便開始指責同僚所作所為?”
這話讓楊一清很不自在,心想:“我現在當大明的家,不照樣被你左右想法,連主見都不能有……到底誰才是戶部尚書?”
楊一清試探地問道:“畢竟之厚人已在災區,了解當地的情況,或許銀子真有用……不如聽他的?”
謝遷道:“大明這么多銀子,都是他從外邊找來的,跟佛郎機人做買賣,用那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白銀,換得大明如此多的絹布、茶葉等,這買賣他以為賺了,卻是與民爭利,偏偏朝中人還在為他搖旗吶喊。”
楊一清臉上滿是苦笑:“那就是回絕他的上奏?”
謝遷搖頭道:“老夫豈能私自決定賑災大事?還是要向陛下請示……把他的上奏送去臨清,讓陛下知道他的意思。”
“這……”
楊一清越發為難了,心想:“謝老分明是在給沈之厚出難題,上奏用一天多才送到京城,再用一到兩天傳到臨清,陛下給出批示后再送回京城,再回復沈之厚,這么來回折騰,那事情基本就黃了。哪怕實現,救災工作也嚴重滯后。”
楊一清道:“謝老,救災工作刻不容緩,您看……”
“那就趕緊把糧食調到災區!”
謝遷生氣地道,“去年各地不是有很多地方表功,說府庫充盈嗎?現在有多少糧食已經運上路?”
楊一清低下頭:“只有幾百石,都是京師周邊征調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