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瞪大眼:“什么?才幾百石?現在各地奏報受災百姓可是有三五十萬,這點兒糧食怎么夠?”
“所以……”
楊一清臉色越發難看,這一切都是謝遷固執已見造成的,偏偏對方還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他現在不想爭辯,在很多事上他都無能為力。
謝遷坐在那兒,半晌沒說話,對當前局勢感到極度悲觀,嘴里呢喃:“花了四五天時間,只籌集到幾百石糧食,而且還在京城沒上路,送到災區,怕是要半個月后了……不知有多少百姓餓死。”
楊一清望著謝遷,不言不語。
謝遷想了想,嘆口氣道:“不妨就按照他所說,暫時征調五萬兩銀子用于賑災。這件事先不請示陛下,直接由老夫來定,出了事也由老夫承擔。”
楊一清松了口氣,心想:“五萬兩雖然不多,但若是運送及時的話,可解燃眉之急。現在就看沈之厚是否能用這五萬兩銀子買到應急的糧食。”
楊一清道:“那謝閣老,此事還請不請示陛下?”
謝遷搖頭:“該請示還是要請示,規矩不能變,作為臣子,雖然可以隨機應變,但最終還是要獲得陛下準允!若陛下對處置不滿意,還得負荊請罪,這才是為臣之道!”
……
……
京城,壽寧侯府。
張鶴齡一臉懊惱之色,打量悠閑喝茶的弟弟,神色如同在看生冤家死對頭。
張延齡呷了一口茶,笑呵呵道:“大哥,這次從宮里得來的消息沒跑了,沈之厚前往災區,聽說朝廷沒有糧食給他賑災,估摸再有幾天,就要到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指不定就要出什么事。”
“與我等何干?”
張鶴齡黑著臉問道。
張延齡笑道:“這你還看不明白?現在各方都想辦法讓他回不了京城,姐姐之前不也派人跟咱說了,只要這次陛下回來,咱兄弟便可官復原職,到那時咱兄弟又是一條響當當的好漢。”
張鶴齡怒其不爭地看著弟弟,“沈之厚只是去賑災,又不是說要死在災區,你以為光靠太后安排,你我兄弟就能再獲陛下信任?現在沈之厚集陛下隆寵于一身,陛下派他去災區,不是猜忌,而是用實干之才完成大事。”
“嘖嘖。”
張延齡不屑地道,“聽大哥這么說,那小子倒是挺有本事的……”
張鶴齡罵道:“真不開眼,沈之厚有沒有本事,你小子會不知道?”
張延齡被罵,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隨即驚訝地道:“大哥,你怎么跟外人一條心?現在不是商量怎么對付他嗎?”
張鶴齡道:“太后要削弱沈家,那是她的想法,但問題是現在明擺著沈家勢大,光靠你這豬腦子,還想跟沈之厚斗?別說當下,就算再給你一百年也沒戲!怎么生了你這么個不成器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