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尚未到開封府城,知府趙銘愈已帶著知府衙門一眾屬官以及地方知縣數人前來相迎。
蘭陽縣靠近黃河河道的地方,沈溪一行剛剛抵達驛館門口,趙銘愈立即帶著人迎上前,此番迎接倒沒有顯得有多隆重,官員比起隨從的數量還要多。
簡單的寒暄引介后,沈溪和趙銘愈一起進了驛館。
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趙銘愈領著沈溪到了二樓客房,進屋后開門見山地說道:“……下官已將開封府南部諸縣的縣令調到府城來,如此有何事,都可以從開封府直接下令,再以公函發至地方,做到令行禁止。”
“至于沈國公之前提要跟府城士紳借糧之事,下官已跟他們打過招呼,這兩天便會有結果。”
沈溪點了點頭。
對于趙銘愈的安排,沈溪并未覺得有何不妥。
趙銘愈把沒有受災地區的縣令調到府城,分明是把開封府城當成救災總指揮部,遇到什么突發狀況方便召集人商議,涉及調遣人手和錢糧,又或者執行中樞的決策等等,縣令只需把公函發回各自的縣,交給縣丞、主簿等屬官處理,事情并不會耽誤,只是乍一聽會有一種臨陣脫逃的感覺,讓人心里不是那么舒服。
沈溪沒有跟趙銘愈多廢話,直接問道:“開封府此番能調撥多少錢糧用于賑災?”
趙銘愈非常尷尬:“地方受災嚴重,就算是士紳,府上也未必有多少存糧,加之之前官府已征調過一批,現在要定下確切的數字……怕是有些困難,只能說盡力而為。”
沈溪道:“就算杯水車薪,但只要能救到災民,也算是開封官府的功勞!趙知府,你辛苦了!”
“哪里哪里,為朝廷做事,卑職哪敢居功?”
趙銘愈嘿嘿陪笑著,絲毫也不敢表功,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按照沈溪的要求完成差事,地方士紳對于借糧之事拒不配合,當下有些心虛地問道,“不知朝廷調撥的錢糧幾時可以運到災區?”
沈溪坐下來,示意趙銘愈坐到對面。
趙銘愈沒有客氣,落座后親自為沈溪斟上茶,表現得非常恭敬。
沈溪道:“從目前回饋的情況看,朝廷調撥的錢糧,最少要十天后才能運過來。”
趙銘愈想了想,點頭道:“十天時間,應該來得及。”
沈溪聞言頓時皺起眉頭:“救災之事刻不容緩,十天下來要餓死多少百姓?本官來的路上,看到不少災民倒斃路旁,情況令人發指……且問你,開封府城外的粥場現在可開著?”
“早晚派粥兩次,可惜府庫存糧不多,每次僅能供應一個時辰……這個之前已派人跟沈國公提過。”
趙銘愈低下頭,不敢與沈溪對視,“沿河之地開設有多處粥棚……之前開封府經歷戰亂,很多百姓剛回歸家園,去年秋天播種下的麥子,長勢本不錯,今年夏天應該會豐收,誰想開春后會遭遇洪水……救災非一兩日之事,恢復生產需要時間,可能賑災要持續到年底……”
趙銘愈的意思很簡單,黃河南北大部分地區糧食一年兩收,夏收因水災而泡湯,洪水退去后,百姓要臨時補種作物,整個夏天都要忍受饑餓,直至秋收到來……只有朝廷調撥糧食才能度過這場災難。
沈溪點了點頭:“事在人為!本官替陛下到災區,是為解地方燃眉之困……當務之急是維持百姓生計,絕對不能再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
……
沈溪在驛館不會停留太久。
稍事休息,湊合著吃一頓晚飯,一行就要繼續趕往開封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