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溪連夜抵達開封府府城外。
沈溪沒有進城,而是帶著趙銘愈等官員于城外視察臨河搭建的難民窩棚區,并且決定當晚臨時加派放粥。
隨著洶洶篝火堆燃起,難民們走出窩棚四處打望,聽聞欽差大人沈國公前來賑災,并且當晚會施粥,頓時歡呼聲四起。
這些用來賑濟的糧食并非出自開封府府庫或者士紳豪門,而是來自地方商賈。
沈溪抵達前,商賈代表出城迎接,并且將先行籌措的上千石糧食運出城來,供沈溪調遣。
這讓開封知府趙銘愈始料未及,等他看到從城門洞魚貫而出的一輛輛運糧車,側過頭對旁邊的屬官問道:“去查查,那些下九流的商賈要鬧什么?之前跟他們討要糧食不得,怎么現在主動把糧食送來了?”
沈溪親自查看災民的情況,除了派粥外還要分發糧食,但大多數災民沒有第一時間領到。
一來時間倉促,二來災民需要登記造冊,防止有人冒領,難民營這邊只是災民的一部分,大多數百姓還在災區沒過來,此外滯留夜宿城內街巷的災民,也需要考慮。
最重要的,沈溪手頭糧食不足。
“沈國公,哪怕有千石糧食,可災民至少十幾萬,一人分不上一斤啊。”趙銘愈見沈溪一來便熱心賑災之事,不由上前提醒。
沈溪道:“現在確實只有千石糧食,但開封府周邊聚集了十萬災民嗎?各地災民并非都往開封府城來,再者后續還有糧食送來,現在要先安定人心,讓百姓知道朝廷救災的決心……難道你趙知府對此有意見?”
沈溪跟之前于驛館相見時的和顏悅色不同,此時神色嚴肅,大有問責追究之意。
趙銘愈當然知道他在救災上糊弄居多,做實事少,哪怕熱心救災,也只是面子工程,后續難民連城門都不得入,更有人被趕出開封府地界,趙銘愈生怕被沈溪追究,不敢繼續發問。
恰好此時,馬九騎馬過來,大聲道:“大人,開封商會派來的代表說要請見您。”
趙銘愈提醒:“不過是群投機取巧的商賈,他們之前救災毫無作為,只是趁著您來才拿出一些糧食,這些糧食還不知從何得來,是否干凈,或許只是一些陳糧,不如讓下官去打發他們。”
沈溪一聽眉頭皺了起來,讓馬九從堆砌得像座小山般的米袋堆里隨意取下一個米袋,當眾打開,他上前伸出手,從袋子里掏出一把米,湊到鼻子前聞了聞,然后攤在手心送到趙銘愈面前:“趙知府看看,這是陳米嗎?”
即便是在夜晚,火把照映下,趙銘愈也能看到那確實是好米。
“這……”
趙銘愈不知該如何回答,支支吾吾道,“一袋糧食而已,不能以偏概全。”
沈溪將米放回到米袋中,嘆息道:“地方商賈肯救災,本官當然要見,開封士紳代表本官也要見……朝廷賑災糧食需要十天以上才能運到,這些天的賑災要靠地方存糧大戶相助,趙知府這次提供方便,讓他們運送糧食出城,已是大功一件。你隨本官去見見這些人。”
趙銘愈道:“下官是否要派人進城通知士紳們?”
沈溪看著遠處:“先見商賈,至于地方士紳,可以等明日一早再見。本官有些疲累,進城后先行休息,后續事項等明早再作安排。”
……
……
沈溪的確太過疲累,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拖著幾乎邁不動的雙腿去見地方商賈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