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道:“不過先生跟梁大學士的關系就很親密了……聽說梁大學士恩師跟先生同為嶺南人,先生跟他多有來往,平時梁大學士在朝事上也不會故意跟先生唱反調,至于楊大學士卻不同。”
沈溪道:“陛下所言,涉及朋黨之事……臣在兩位候選人中絕無偏私。”
朱厚照笑道:“那朕沒說錯,是吧?朕可不傻,楊大學士在朝中人脈廣泛,聽說太后還派人跟他聯絡,平時他還會入宮見太后……尤其是朕不在京城這段時間。”
從朱厚照話中,沈溪聽出來了,朱厚照在京城布下的眼線不少,而且特別留意這方面的事情。
沈溪道:“此事也跟臣無關。”
朱厚照搖頭:“先生不想直接評價,朕便覺得有問題,本來楊大學士跟太后走得近一些,朕不會覺得怎樣,奈何他想當首輔,還直接跳過排位在他前面的梁大學士,這么做就有點兒不識時務了。”
當皇帝用“不識時務”來評價一個人時,說明對此人已有偏見。
朱厚照道:“以朕看來,還是以原本順序,以梁大學士為首輔,如此就算朝中有人有意見,也得乖乖地憋著,因為朕正是遵守了他們一向推崇的規則和秩序,如果反對,就是打他們自己的臉。”
說完,朱厚照小心觀察沈溪的反應。
沈溪則行禮:“陛下有何決定,不必對臣說,臣對此并不關心。”
……
……
沈溪在朱厚照面前表現出事不關己的模樣。
朱厚照覺得沈溪并不是沒有意見,只是在避忌什么。
只有沈溪自己知道,他是真不關心誰來當首輔,因為他志不在朝堂紛爭,不管是楊廷和還是梁儲來當首輔,都不會對他形成太大影響。
朱厚照跟沈溪見過面后,直至到京城的三日內,君臣間沒有再商談朝事,見面時通常寒暄兩句就算完事。
朱厚照近來心情不錯,沈亦兒那邊有了好臉色,且如今正在回家的路上,他對京城的風景有了一番期待。
三月二十八,沈溪跟朱厚照一行抵達京城。
謝遷本要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但朱厚照提前發出上諭,表明不想在回京之事上大做文章,需盡量保持低調,因而鑾駕一行從朝陽門入城,一路往東安門而去。
沈溪沒有追隨鑾駕前往皇宮,直接返回府宅。
不過因為沈家家眷都在江南,府宅顯得有些冷清,不過馬九帶回來的人很多,收拾一遍還是很簡單的。
正當沈溪在率先打掃干凈的書房內看書,等待家里其他地方整飭清爽時,司禮監秉筆太監李興帶著皇帝口諭來見沈溪,召沈溪入宮。
“沈大人,久違了。”
李興見到沈溪出迎,露出諂媚的笑意。
沈溪請李興到書房一敘,李興一擺手:“沈大人不必客氣,陛下傳召您入宮,咱家好久沒跟沈大人談事,心中怪思念的,于是主動請纓……咱邊走邊說?”
“嗯。”
沈溪跟李興一起出了府邸,卻沒上轎子或者是乘坐馬車。
轎子和馬車都在后面跟著,李興道:“聽說司禮監掌印張公公人在災區滯留未歸……沈大人將他晾在中原之地……真是解氣啊!”
或許是李興覺得沈溪跟張苑間不對付,絲毫也沒有避諱對張苑的嘲弄。
沈溪心道:“張苑就是個市井小民,驟然成了司禮監掌印,卻沒人看得起……就連不歸從小擰子和張永一黨的李興,也不想往他身邊靠攏……張苑做人太失敗,在司禮監根本就是個孤家寡人,一出事便墻倒眾人推。”
沈溪道:“因本官倉促回京,中途錯過了。”
“錯過得好,哈哈。”
李興眉開眼笑,“沈大人回京城后,吏部終于有人主持,以在下所知,最近吏部考核鬧得沸沸揚揚,主要是沈大人不在京城,謝閣老也準備乞老歸田……如今朝事不知該由誰來做主,以至于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