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爺是在想沈之厚的事情?”
夏儒對張懋非常了解,不由問道。
張懋將棋子放下,嘆道:“這不很明顯嗎,以后內閣和六部事務,還有都督府事,基本都要出于之厚號令,怎能讓老朽不擔心?”
張懋本以為張侖在都督府內已站穩腳跟,但他現在卻怕沈溪橫插一腿。
沈溪入閣前,他的擔心還沒那么強烈,畢竟沈溪是吏部和兵部尚書,屬于執行層,沒有到決策層,就算手頭權力再大,對皇帝影響再厲害,依然要受內閣和司禮監鉗制。
一轉眼情況就不同了,沈溪入閣,這意味著他既制定規矩,還能親身參與比賽,甚至自己為自己做裁判。
如此一來,沈溪基本立于不敗之地。
“之厚并不是都督府中人……”
夏儒提了一嘴。
張懋嘆道:“是與不是有何區別?他如今貴為國公,跟老朽身份一樣……他連內閣大學士都能兼領,掌都督府事有何難?”
夏儒繼續搖頭:“內閣中他排位最末,應該掌控不了局勢。”
張懋無奈道:“你沒看懂陛下走這步棋的目的……陛下下旨讓內閣凡遇大事跟之厚商議,跟過去一年的謝于喬,有何區別?”
夏儒一怔,瞬間便想明白問題關鍵所在。
過去一年時間里,謝遷身為首輔大臣,也只是在碰到大事的時候才過問,小事完全交給其他幾名閣臣處理。
這并不影響謝遷對朝局的把控。
而沈溪的情況,跟謝遷何其相似!
且沈溪還是吏部尚書,掌控著朝中官員的升遷,兵部事務又不得不仰仗沈溪,軍中上下對沈溪更是無比拜服……
一切的一切,都顯示都督府以后難逃沈溪掌控。
……
……
沈溪入閣,在朝中掀起巨大的波瀾,但到最后卻平平穩穩放下。
有看法的人雖多,但想朝廷提出反對意見的根本一個都沒有。
反倒是沈溪自己到皇宮跟皇帝請辭內閣大學士,旁人卻連一份上奏都沒,更別說是去死諫或者跑到沈溪府上鬧事。
好像大家都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沈溪以卸任兵部尚書作為代價,換得入閣的機會。
“……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到底有先例可循。”李鐩在拜會沈溪時,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
正如李鐩所言,以大學士兼任吏部尚書的情況在大明發生過多次,比沈溪身兼吏部和兵部這兩部尚書要常見許多,就連最挑剔的諫官都挑不出毛病來。
不過隨即李鐩補充,“但若長久你還掛著吏部尚書正職,那時朝中就會有很多反對聲音。”
沈溪接待李鐩是在謝遷位于長安街的小院,謝遷離開京城時,把小院交給沈溪,不過謝遷的口吻,這小院只是暫時租給沈溪,隨時都可能被收回。
沈溪給李鐩倒了杯茶,問道:“那為何不能是我掛吏部尚書職,兼內閣的差事呢?”
“呵呵,隨你怎么說,關鍵要看言官清流怎么說。”李鐩笑著,就像是等著看熱鬧,完全沒把眼前的事看得多嚴重。
謝遷走后,李鐩輕松了許多,朝野內不再需要諸多拘束,沒事可以到沈溪這里喝杯茶,閑聊幾句。
沈溪沒謝遷那么死板,也沒楊廷和那么苛刻。
沈溪平時看起來很嚴肅,但性格很隨和,尤其對朋友,而李鐩恰恰是沈溪在朝中結下的不多的朋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