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完本來被看作是兵部尚書的絕佳人選,畢竟陸完在西北和中原兩戰中也立下大功,奈何皇帝屬意王瓊,讓陸完看不到希望。
跟旁人不同,陸完能力極高,覺得自己身在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太過“屈才”。
就在陸完覺得自己于朝中將不會有大的建樹時,左都御史洪鐘請辭。
朱厚照沒有挽留之意,同樣也沒有經過朝議便批準洪鐘致仕,而接替他的正是陸完。
陸完空缺出來的左侍郎位置,朱厚照交給王守仁,如此一來王守仁“進了一步”,算是對他的補償。
至于兵部右侍郎的位置,朱厚照做出個讓朝野上下震驚不已的決定,讓正七品待詔唐寅接任。
這消息公布后,朝野為之嘩然。
“一個舉人,就算是解元,卻連進士都不是,能到兵部侍郎這種關鍵性的位置上!還是個年輕后生,論功勞不過是在平草原、倭寇和寧王之亂時做了一點不值一提的小事罷了!”
“簡直敗壞朝綱!”
就算唐寅是沈溪嫡系,很多人不敢跟沈溪正面碰撞,但因這件事實在是有悖朝廷規矩,使得朝中很多言官紛紛上奏,準備跟朱厚照“死諫到底”。
這件事鬧開后,朱厚照對西去宣府多了幾分顧慮。
朱厚照從蕭敬那里聽說此事后,也是火冒三丈,當著蕭敬、張永和小擰子的面便直接喝道:“怎么就不行了?唐伯虎雖然只是舉人,但以朕所知,他的才學不比那些進士差,他給沈尚書當了幾年的助手,一直都兢兢業業做事,又幫朕平了寧王之亂,朕如此犒賞他有何問題?”
張永和小擰子哪里敢頂撞皇帝?
蕭敬卻算是老成持重之人,算是朱厚照的師長級別,不得不站出來:“伯虎年輕氣盛,民間對他的放蕩不羈多有傳聞,旁人都當他是狂生。他在地方為官,言官或許不會多言,但現入兵部為部堂,只怕人心難服。”
朱厚照一聽頓時很不爽,瞪著蕭敬道:“蕭公公之意,朕應該收回成命咯?”
蕭敬很為難,他這次在回朝之后,發現當司禮監掌印比以前難多了。
以前有劉健和李東陽主持政務,他基本不用參雜太多個人意見,畢竟那兩位是大能人,現在他面對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朝廷,朝中最有能力之人居然不是首輔,這讓他做事需要瞻前顧后。
蕭敬道:“陛下或可跟沈尚書商議。”
朱厚照沒好氣地道:“唐伯虎就是沈尚書舉薦給朕的,朕現在提拔人,還要反過頭去跟沈尚書商議,這也未免太扯淡了。朕心意已決,就讓唐伯虎當兵部侍郎,給他幾個月時間,做出點成績出來,若是年底前表現不佳,朕會考慮降他的職。”
……
……
盡管言官上奏,但沒改變朱厚照的心意。
朱厚照說讓唐寅當兵部侍郎,留了一定余地,那就是讓唐寅在半年內做出成績來。
于是乎到京城后一直很迷茫不知自己下一步該做什么的唐寅,就這么迷迷糊糊到兵部上任去了。
陸完離職,但王瓊和王守仁能力都不差,帶個唐寅絕對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唐寅曾在西北呆過,跟王瓊和王守仁都不陌生,他到兵部后,王瓊和王守仁對他倒是沒什么成見。
唐寅正要按照朱厚照的吩咐在兵部大干一場,突然宮里傳旨,讓唐寅隨同圣駕一起往宣府。
這等于是告訴唐寅,就算你要做出成績,也不能留在京城,跟朕一起去宣府,朕說不定還能給你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