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彬和徐俌都做了案子以外的“交待”,也就是說朝中許多人此時可能已經成為了嫌犯。
至于皇帝對于沈溪的上奏留中不發,更可能是在醞釀一場大的風暴,很可能上元節過后朝廷就會迎來一場大清洗,而這次針對的卻不一定是朝官,以前雷打不動的勛貴也有可能遭殃。
其中最緊張的要數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沈溪的眼中釘、肉中刺。
正月初五這天,張鶴齡從宮里獲悉一些情況,立即去了弟弟的府宅,見面便是一通喝斥。
跟以往不同,張延齡對于兄長的到來未有太大抵觸情緒,老老實實接受訓斥。
“……你看看自己都做了什么?非跟南邊扯上關系,你以后做事能否聰明一點?現在把柄落于沈之厚之手,他很可能已上奏陛下。”
張延齡聳聳肩,道:“大哥,你再怎么教訓也改變不了現實……如今不是還沒出事嗎?這難道不足以證明陛下有意袒護我們?再者,就算陛下要處置我們,不是還有姐姐嗎?”
張鶴齡皺眉:“每次都指望太后相幫,這自古以來,皇帝就連自己的血肉至親包括兄弟子女都會殺,真以為姐姐是萬能的護身符?”
張延齡不耐煩地坐下,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道:“事情都發生了,以前沈之厚拿咱的把柄更多,最后陛下不是把案子給懸著了,所以說大哥你許多時候根本就是瞎操心。”
“你個臭小子!”
張鶴齡伸手就要打人。
張延齡絲毫也不慌張,道:“誰都知道姓沈的小子會針對咱,咱做什么都是錯,還不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自己嚇唬自己算怎么回事?”
“你!”
張鶴齡仍舊怒視弟弟。
張延齡站起來,道:“都是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先帝時那些個家伙就一直鬧騰,一代一代沒個完,就這姓沈的小子命硬,但料想他沒幾天好蹦跶,這次陛下不是要派兵出征佛郎機國么?咱就鼓動讓他去,等他走了,咱兄弟的機會就來了。”
“出征佛郎機國?是否成行都難說,即便成行,那也是兩年后的事情,先想想眼前之事如何收場。”張鶴齡道。
張延齡笑容燦爛,道:“大哥,不是做弟弟的說你,你真當徐老頭和姓魏的閹人知道很多事情?他們最多是一家之詞,姓沈的要真要有證據,會到現在還不出手抓人?他也知道對付不了我們,這才采取妥協的態度,不信你走著瞧,此事肯定是雷聲大雨點小。”
張鶴齡道:“你如此自信?”
張延齡笑道:“我收到一個消息,說是徐家正在想辦法求助姐姐……你想啊,若是徐老頭把咱供述出來,徐家人有臉來求助?應該是沒招供,想跟咱站到同一條站線上,所以現在的局勢是各方聯合在一起對付沈之厚。”
“那小子以為自己走了一步好棋,幫陛下肅清朝中勛貴,卻不知開罪了勛貴,就等于自尋死路!”
……
……
朱厚照未對江南案進行批復,沈溪樂得清閑。
過年這幾天,他好好把新城規劃做了一下,即便他人不在江南,心也在那邊。
新城的拓建提上議事日程,主要是在沿海地帶修筑堡壘,在長江口構筑炮臺,這些都是大明海防的一環。
當然這些銀子朝廷不會出,需要自行籌措,好在新城發展已步入正軌,各種各樣的工廠越來越多,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要完成城建比較輕松。
“大人,唐先生從江南來信,他無法對南京官場進行整合,需要大人您施加援手。”正月初八這天,云柳帶來唐寅的消息。
沈溪看過唐寅的信函,從字里行間能明顯感覺到唐寅已焦頭爛額。
唐寅不過是以南京兵部侍郎的身份到任,以他的地位根本無法撼動那些根深蒂固的權貴,唐寅幾經努力卻四處碰壁,心灰意冷之下準備放棄,來信向沈溪求援。
沈溪當即提起筆,對唐寅的請求做出批示。
云柳在旁看著,等看到沈溪寫到有關讓唐寅“自行負責”的字樣時,頓時明白沈溪不會出手相幫。
“他奉皇命而去,作為欽差,那些權貴再厲害,能奈他何?如果他無法憑自身的能力駕馭一切,我就算現在出手,也不過只是挽回一點顏面,到最后他還是會落荒而逃。我只對他以前曾走過的路負責,將來的路走成什么樣子,那是他自己的事。”沈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