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云旭的官職,兩天后兌現,隨著圣旨傳達,正式左遷刑部右侍郎……有吏部尚書親自過問,很多事水到渠成。
案子告一段落,張氏兄弟一個被軟禁,一個囚禁于死牢中,暫時朱厚照不會出手動他們,這也算皇帝對勛貴的警告。
張太后對此很不滿,趕緊寫了書函,讓人送去宣府,試圖勸說朱厚照回心轉意,放過她那兩個弟弟。
蕭敬拿到書信,緊忙去面圣。
“太后作為朕的母親,也是先皇的皇后,更應知道維護朝堂穩定的重要性,她的弟弟涉及謀反大案,朕沒殺他們已算給足面子,還來求情,真把大明當成她家的?”
朱厚照語氣冷漠,便在于張氏兄弟的案子給他的觸動太大。
蕭敬道:“陛下,張家到底沒做謀逆之事,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
朱厚照怒道:“跟倭人私通,販賣火器,這都不算謀反,那什么才叫謀反?朕當太子那會兒便聽說,張氏一門為非作歹,只因先皇偏袒,才出現張家人作惡而不得到懲罰的局面,反而是檢舉者遭殃,屢屢蒙冤下獄,若非當時朝中正直大臣力挺,怕是檢舉張家的人會死一大堆!”
“這……”
蕭敬沒法反駁,張氏如日中天時,正如朱厚照所言,張鶴齡、張延齡做任何事都毫無忌憚。
一直到正德皇帝登基后,情況才有所改變。
朱厚照道:“朕沒殺他們,就是對先皇和太后最大的尊重……傳信回去,若有人執迷不悟的話,那朕只能殺一儆百!”
“陛下……”
蕭敬這一驚不老小,皇帝不但口頭懲罰張家人,還想具體落實,大開殺戒,這讓蕭敬覺得自己來求朱厚照適得其反。
朱厚照一擺手:“朕的耐心是有限的,現在朝中一片安寧,大明江山一片欣欣向榮,朕不希望有人再提這件事,真鬧心!誰再忤逆朕,下場跟張家人一樣,不信試試!”
……
……
在蕭敬看來,正德皇帝錙銖必較,說話辦事太過兒戲,還喜歡小題大做,跟先皇對比,他覺得朱厚照太不成器了。
可惜的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他無法改變。
等蕭敬出來,把皇帝的意思草擬成詔書,卻見小擰子又來了……這次小擰子依然作為皇帝的傳聲筒前來。
“在下不過是來囑咐蕭公公一聲,怕蕭公公領會以及傳達錯陛下的意思。”小擰子客氣地說道。
蕭敬心想:“陛下分明是派他來監視我……這小子很圓滑,倒也沒表現得太過咄咄逼人。”
蕭敬問道:“陛下所言都在這上面,有何問題?”
小擰子湊過頭仔細看過剛剛草擬的詔書,笑著道:“沒有什么問題,只是有些事需先確定,以后不得在陛下面前提及有關張家人包括太后和兩位國舅的事情,不僅是朝官,還有咱們這些奴才,若有為其求情的上奏,直接將上疏者治罪便可。”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