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問道,“萬一牽涉到朝廷大員呢?”
小擰子笑著說道:“蕭公公不會想說首輔梁中堂,或者沈大人?這些人如果上奏,你就跟陛下請示一番,看是否需要治罪,若他們沒上奏,蕭公公就不必擔心了,一視同仁。不過想來沈大人他們不會跟陛下對著干,畢竟之前陛下降罪張氏兄弟時都沒說話,怎會輕易改變主意?”
蕭敬心想:“倒也是這么個道理……張家人罪證確鑿,天怒人怨,朝中有擔當的大臣,肯定不會這個時候為他們說話,避免惹火上身。”
小擰子見蕭敬沒有反駁之意,笑呵呵再道:“京城事務,蕭公公不必太過糾結,有沈大人和梁中堂在,絕對不會出亂子,陛下讓蕭公公多關心一下草原上的局勢,把三邊和宣大地區的戰報整理總結出來,為陛下出兵做準備。”
蕭敬驚訝地問道:“出兵?陛下要去關外?”
小擰子搖頭:“這種事不敢隨便亂說,但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萬一陛下真要出兵,無法做到知己知彼,那不亂了手腳?所有事先準備妥當……若是蕭公公力不能及的話,可招人幫忙,朝中沒人會推搪,畢竟這也是為了讓陛下高興,為了朝堂穩定嘛。”
……
……
蕭敬很懊惱。
他剛回朝時,萬眾矚目,很多人都覺得他會大有作為。
但現在連蕭敬自己都沒了信心,感覺到自己做什么都難以讓皇帝滿意,朝中沈溪的影響力太大,又沒有劉健、李東陽這樣的元老大臣為他撐腰,感覺獨木難支。
作為四朝元老,蕭敬人脈深厚,為了保證皇帝不在西北亂來,尤其是不至于親自領兵征伐草原,蕭敬希望能做出一些事,把朱厚照帶回京師。
蕭敬首先想到的是朝中另一位元老,也是在他看來可以跟沈溪正面抗衡的關鍵人物——英國公張懋。
等蕭敬的私人信函傳到京師,到了張懋手上,張懋看完后除了苦笑,什么都做不了。
“蕭公公到底是何意?”
夏儒也在,等他將遞過來的書信看完后,不由好奇地望著張懋。
張懋道:“這說明,蕭公公對如今的朝局,無計可施,希望有人出手相幫。”
“這不是拉人下水嗎?”夏儒搖頭苦笑。
雖然夏儒對朝中局勢不是很了解,卻清楚現在張懋秉承的立場,那就是絕對不參與到朝廷紛爭中,更不會跟沈溪正面對抗。
張懋稍顯無奈:“沈之厚在外戚案上非常隱忍,基本沒出手,反倒是張永、錢寧和大理寺少卿……現在已被陛下拔擢為刑部侍郎的全宗獻,非常活躍,之厚在這件事上做得無可挑剔。”
夏儒問道:“當真如此?”
“不然呢?”
張懋道,“老朽也知道,沈家崛起,對夏家來說不是好事,不過有些事你必須要忍,陛下現在是何模樣,你也看到了。”
夏儒雖然沒說什么,但興致不高,半晌后才閉上眼道:“夏家從來沒貪戀權位,更不在乎皇親國戚的尊榮,小女入宮多年,卻跟陛下形同陌路,是何模樣早就落在有心人眼里。但在下心里就是……不甘心哪!”
張懋道:“你怕之厚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