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邢臺郡的情勢發生變化,得知司馬法軍竟被寧澤兩個人擊潰,狼狽撤回石山郡,還配上雷賀以及大批高階將領,馬健這邊也是極度震驚,并且感受到巨大壓力。
沒有司馬法軍的配合,要單獨與華國作戰,實在過于勉強。更不用說陸驄那邊有意求和,已經派出使者。
于是馮喬主動退兵,趕緊從戰場抽身,并且上書馬健,應立刻停戰,保存實力。
正好即將入冬,戰場環境越來越差,對任何一方都有影響。而且邢臺郡那邊爆發水災,華國也要想辦法盡快治理,這邊放個樓梯,對手肯定順著下來。
還真如此,寧澤雖然很想盡快消滅三大勢力,徹底統一十六州,可是眼下這種情況,還是要以國內穩固為主。很多時候急不得的,治理國家不是意氣用事,若無視國內各種天災**,一心想著打仗,民怨會積少成多。
有幾句話叫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任何一個小問題都不能忽視,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大成的滅亡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幽帝只顧享樂,無視民間疾苦,這才導致梁義蟻賊蜂擁而起,政權崩塌。
前車之鑒,必須謹記。
馮喬撤兵,子午郡便穩定下來。離得這么近,留下部分兵馬,其他都可以調過來一起救災。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解決邢臺郡水患,并且妥善安排災民,穩固民心。
梁國、南成陸續撤兵,除了北部唐牛與陸驄邊境有些摩擦,大致安靜下來。
梁國使者首先抵達邢臺邊境,直接送上數車金銀財寶,仿佛之前雙方交戰的情況從未出現。
面對只有寧澤、宓妍,以及幾十個邊軍,看起來完全沒有設防的關卡,明明帶了數百護衛,卻生不出半分趁機奪取關卡的想法。
開什么玩笑?寧澤坐鎮,連司馬法數萬大軍都被擊潰,差點死在他的手上,區區使團幾百個人,又不是主力精銳,誰會想不開自尋死路?
甚至使者見了寧澤畢恭畢敬,禮數做足:“外臣奉命前來,一是向王爺請安,您的威名早就傳遍十六州,能夠親眼得見是外臣的榮幸!二是為了兩國友好,聽聞邢臺郡突發水患,百姓流離失所,陛下心生不忍,便命外臣前來捐贈金銀寶物,專門用作治理水患。雖說錢財不多,卻是陛下心意!”
“陸驄何德何能,敢稱皇帝?”寧澤倒是不客氣,“在孤眼中,他只是偽帝,一個叛逆政權!”
“雙方立場不同,外臣理解王爺的想法。”使者回答,“雙方應當互相尊重,以和為貴。外臣對王爺素來敬重,此行也是主動請纓,希望能與王爺和氣交流,暫時放開勢力偏見。”
“不管如何,貴方心意孤還是很感謝的!”寧澤平白得了大量金銀財寶,語氣也沒那么咄咄逼人,“眼看就要入冬,為將士考慮,確實需要停戰,休養生息!”
“正是如此,”使者回答,“兩軍停戰,于百姓有益。”
“使者遠來辛苦,先到關內歇息。”
“多謝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