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的政策隨時改變,只因為劉韜是屬于那種想到就做,把官府的執行能力壓榨到極限的存在。有時候當你覺得,應該不會有事情需要忙的時候,結果第三天新的任務來了。
關鍵在于,劉韜不是想了一天才有了新的主意,只是給大家喘口氣,休息一天而已。
看著大漢,在自己這些人的努力下,逐漸充滿活力,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荀彧雖然無可奈何,也是甘之若霖。
他們這些官員,無時不刻都在見證大漢朝變得更加強大,但是下面的百姓呢?
一項項政策下來,首先不適應,甚至覺得官府管得太多,直至最后的‘真香’。逐漸慢慢習慣這些,然后默默享受這些政策帶來的福利。
當一切司空見慣,荀彧不敢肯定,他們是否還能發現,那些他們忽視的東西。
那么一想的話,劉韜給出的這篇文章,其實主要針對的,就是并州的考生。他們享受過朝廷太多的福利,他們或許已經忘記朝廷為他們做過的事情。
所以這次,就讓他們回憶一下,然后學會什么叫做感恩。
腦子秀逗或者不懂感恩的家伙,那么不必說,這四十分作文分,最多給個幾分意思意思,甚至就是零分。
“唯獨這一次……”劉韜想了想,“把優秀的作文,張貼出去,讓他們看看。”
“遵旨!”荀彧點頭,的確有這樣做的必要,至少要讓他們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若是什么都不說,也不給別人改正的機會,這樣說不定,那些士人心里只會有怨恨,而不會有慚愧。最后對的是自己,錯的是官府,怒罵科考舞弊,故意刁難并州人什么的。
一天考試下來,結果考生們都沒有一個中途退場。無法,就是這個作文的內容,讓他們頭痛了好久。
直至午休時間,他們才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半,如果不能快點解決,那么這道題估計是真的要廢掉。畢竟要打草稿,然后才能書寫。
每一個字要慢,要寫得準,同時寫得漂亮,這就意味著很花時間,也很消耗耐心。好在打草稿的話,倒不需要那么工整。
眼看時間差不多,大家都忙著先寫一份草稿……管它點不點題,再不寫才是真的要完蛋!科舉之前,進修班的老師,可沒少傳授他們這種應考的規則。
于是肉眼可見,或許還有一些考生在字字斟酌,已經有大量的考生開始龍飛鳳舞。
根本不需要多么好看的字,只需要自己認識就好,缺筆少劃都沒關系。最后抄寫的時候,工整一些就好。一份草稿不夠,那么就兩份,至少把這八百字的文章斟酌出來。
在草稿修改一遍,潤色完畢,然后再工整地抄寫到作文卷上。
并州學子和其他地方的考生,差距就就出現了,畢竟別的地方,可不會教導這些東西。
尤其是襄陽來的那一批考生,他們自負學富五車。對,或許是這樣,但他們接受的顯然不是應試教育,于是在正式科考的時候,開始嚴重的不適應和速度嚴重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