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確實能這么評價。
相比于崇禎既不敢明說“議和”,又畏人言而不“遷都”,死要面子活受罪,朱由校確實稱得上有擔當了。
棄土失地,不戰而退,這在某些文人所寫的史書上肯定會成為污點。
但朱由校卻勇敢地下了圣旨,不找替罪羊,也不找人背鍋。就是朕的意思,有什么說道兒,都沖朕來。
就沖這一點,熊廷弼就感激萬分。
不懼風口浪尖,把有可能向他射來的唇槍舌劍都擋住了,與萬歷對他的回護也不差分毫。
邢慎言和韓初命都點頭贊同,有為國污己的擔當,在歷史上的君主中,恐怕也不多見。
“至于錦州是棄是守,圣上尚有疑慮。”熊廷弼捋著頜下胡須,開口問道:“這個你們不知道,現在說與你們也不晚。”
退到寧遠是肯定的,可要不要守錦州,朱由校不太確定。
盡管歷史上的教訓深刻,為了錦州,大明付出的太多,后世甚至有人說是一座城拖垮了一個帝國。
但朱由校也覺得錦州在地理位置上很重要,如果能守住這個扼守遼西走廊的咽喉要地,豈不是更好?
邢慎言思慮半晌,說道:“既然重兵屯于寧遠,若有戰事,錦州恐怕難以救援。”
錦州處于大小凌河之間,從寧遠北上錦州,要經過塔山、松山、杏山等地。
一旦開戰,后金豈會不切斷增援之路,任何一個堡寨被占,錦州就會成為孤城。
韓初命點頭贊同,說道:“錦州前出太遠,若要固守,周邊便要修堡寨以為犄角,屯糧以備圍困,耗費巨大,且非扼要之地。”
熊廷弼沉吟半晌,微微頜首,苦笑了一聲,說道:“本官也是這樣的擔憂,只是還想著讓圣上心慰。沒想到,還是要如實稟奏。”
韓初命和邢慎言對視一眼,也無奈搖頭。好在圣上虛心,還征詢熊廷弼的意見。否則,圣旨一下,錦州又將變成第二個廣寧了。
歷史上,很多人都看出了固守錦州的危害。
“錦州遐僻奧區,原非扼要之地。當日議修已屬失策,頃以區區彈丸幾致撓動乾坤半壁,雖幸無事,然亦岌岌乎殆矣。”
薊遼督師閻鳴泰的名聲不太好,但在主張棄守錦州上,倒是分析得正確。
熊廷弼并沒有說全,朱由校想守錦州的目的,是看能不能阻隔后金與蒙古的聯系。
但在熊廷弼看來,錦州的位置不夠靠北,守住了也不能達到阻隔后金與蒙古的目的。也就是說,錦州很雞肋。
伸手拍著城垛口,熊廷弼露出了感慨的神色。
曾經的遼東重鎮啊,等到春暖冰融,就要放棄,不知何年再能相見了。
不,老夫有生之年必定要收復遼東,要重新站在這巍峨的城墻上眺望四方。
……………..
三年啊,熊廷弼應該能練出一支強悍鐵騎吧,只要不是象關寧鐵騎那樣的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