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聽劉若愚在念著奏疏,腦袋里還不由得胡思亂想。
“兵部職方主事袁崇煥有奏…….”
嗯?朱由校眉頭一皺,注目過來,被這個名字所吸引。
按史書所載:廣寧戰事爆發,崇煥即單騎出閱關內外。部中失袁主事,訝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還朝,具言關上形勢,曰:“予我軍馬錢谷,我一人足守此。”
說白了,袁崇煥擅自離崗,與單位失聯,連家里人都不知道他上哪去了。
原來人家去山海關和關外逛了一圈,回來后就上奏:我一個人就能守住山海關,快給錢給糧吧,別墨嘰!
呵呵,少年皇帝發出不明意味的笑聲,劉若愚不由得停下來,把目光投向皇帝。
“人才呀!”朱由校發出感慨,摸著下巴想了想,說道:“去禮部主客清吏司任職吧!”
主客清吏司主要是掌管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很清閑的職位,沒啥職權。
不是人才嘛,就給安排到這兒啦?劉若愚口中應著,心中疑惑。
忽悠老外去吧,嗯,好象也沒啥老外讓他忽悠。
朱由校微抿起嘴角,很快就把這個事情放到了一邊。
后金奸細,背叛明朝,朱由校認為不可能。
但袁的才能也僅堪一守城將領而已,只是大言慚慚,膽量不小,竟得到了一些廷臣的看重。
“陜西巡撫左光斗有奏:經初步查察,地方官員的素質甚是低下……”
陜西可不是個富裕省份,官員們不愿意去,導致進士出身的都沒幾個,這就是左光斗剛剛赴任所認為的弊病。
朱由校點了點頭,決定把今科的進士多派過去幾個。反正今科的進士幾乎都要派到地方歷練,而不是分到翰林院或其他部院。
至于新晉的武進士,則先進武學,學習《軍官操典》,熟悉火槍等武器操作等等。
《軍官操典》是從戚大帥的《練兵實紀》、《紀效新書》,以及《武備志》中摘取拼合而來的,由孫承宗、孫元化、茅元儀等人合力編撰,皇帝朱由校親自審改并題寫書名。
武學的教授則由被簡拔的茅元儀、孫元化,以及從京營中挑選出來幾名火槍教練擔任。
架子搭起來,人員配備上,有不足之處再改,有合適之人再添,朱由校也知道這需要個過程。
同時,朱由校還命兵部行文京營和各邊鎮衛所,選派將官赴京學習,進一步擴大武學的規模和影響,也為下一步的軍制改革作準備。
除了正常的招生入學,朱由校又指定了數人,算是特招生,或是欽點生,通過兵部行文來調動。
其中有遼東軍的何可綱、祖大壽、曹文詔,東江鎮的孔有德、張盤、毛承祿,京營的孫應元、周遇吉等人。
廣寧戰事終了,朱由校特意下旨,要各部獻俘闕下,并指定了運送首級旗幟等戰利品的各鎮五百兵。
遼東、津鎮、登鎮、東江鎮,共兩千兵,將與來武學進修的各部將官一起,前來京師報到。
可以說,朱由校將他知道的,能打的將領和不太放心的差不多都招至京師,作為第一批新軍的將領進行培養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