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曹化淳被那些無恥文人黑得是真慘,連后世的影視劇都受了影響。什么曹正欽,曹少欽,姓曹的公公全是大壞蛋。
但實際上,曹化淳在歷史上還真沒干什么壞事,倒是比那些平日里滿口仁義道德、忠君愛國的文人強得太多。
比如在整頓勇士營和四衛營時,曹公公甚是用心,簡拔了徐應元、曹遇吉、黃得功等忠勇戰將,使勇衛營的戰斗力迅速提升,成為明末的救火隊;
再比如在崇禎死后,曹公公又從天津趕到北京上疏,請求妥善處理崇禎皇帝的墳墓修建工作。
為了收買人心,順治皇帝同意了曹化淳的請求,并讓他負責辦理。
好,現在先不說曹公公背的黑鍋,也不說他最后留下“家居六載還遭謗,并信從前史不真”的悲嘆而含恨而逝,只說勇士營和四衛營。
經過曹公公極為用心的裁弱選強,勇士營和四衛營算是重新振作。但要有脫胎換骨的變化,還要經過這次新軍的嚴格訓練。
此時,曹公公正尖著嗓子對著幾個軍官傳達圣上口諭,“皇爺說了,連這等訓練都挺不住,也就別浪費朝廷的糧食和銀子,都他娘*的滾蛋。”
圣上這么說滴?!倒真是有太祖之風啊!
新晉參將孫應元微垂著頭,不由得輕輕抿了下嘴角。
所謂太祖之風,便是朱八八經常用白話下圣旨,被很多讀書人笑話是土包子,沒文化。
比如某地常遭倭寇侵擾,地方官吏專門上奏如何處理?
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最有名的則是立在國子監的五朝上諭碑,上面有朱八八的訓諭:
“恁學生每(們)聽著,先前那宋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遵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
一股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有木有,太祖皇帝就是這么接地氣,圣旨一下,老百姓也聽得明白。
正因如此,孫應元聽到曹公公所宣的口諭,才有這樣的想法。
新晉游擊周遇吉是個急性子,趕忙保證道:“請萬歲安心,請曹公公放心。末將等定然把軍隊訓練得有模有樣兒,肯定比得過那些外來兵。”
孫應元又抽了下嘴角,拱手道:“萬歲期盼,公公監督,末將等敢不盡心竭力,練出強軍以報陛下。”
曹公公略感放心,點了點頭,說道:“勇士、四衛兩營,可都是集衛所之精而組建。就算是新招募的,也是精挑細選,勇武強壯。那些外兵,你們也看過,在身體上就差了一截……”
對于整頓兩營的差使,曹化淳是非常用心,非常努力,一定要辦好的。
曹化淳幼時家境寒微,受“近君養親”風氣的影響,于十二三歲左右入宮。
因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曹公公在宮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
但王安被魏公公陰謀搞掉,發配南海子后,王安所賞識的曹化淳也受到了牽連。
要不是朱由校簡拔,命曹化淳辦差。曹公公現在就已經被逐出京城,發配到南京看墳守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