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被調到京師主掌明年京察的王三善,也不知道皇帝換掉他最主要的原因,恰恰是他令監軍道臣節制諸將。
而傅宗龍在奏對時卻反其所為,終于讓皇帝下定了決心,擢升并悉聽其謀,委以重任。
…………………………分隔線……………………………
東江軍的突然發動,以及各軍鎮的配合行動,給了建奴措手不及的沉重打擊。
移師岫巖的八貝勒皇太極所率的正白旗,得到二貝勒阿敏的求援急信后,剛要起兵出動,鎮江被明軍圍攻的消息又傳了過來。
從距離上看,到南關要比到鎮江遠上一倍,先救援哪個,這讓皇太極一時難以作出決定。
再從情報上分析,阿敏的鑲藍旗雖敗,但還有不少的兵力,守住南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而鎮江被占領,意味著這支打著毛文龍旗號的明軍,已經擺脫了代善的兩旗人馬。
至少,代善要率軍從滿浦、昌城趕去鎮江,要比他率部急援晚上一兩天的時間。
這樣分析下來,皇太極便更改了原來的決定,派人去給阿敏送信,讓他堅守南關,切勿再去攻打旅順堡。
穩住這邊后,皇太極便率正白旗星夜馳奔,向東直撲鎮江。
結果顯而易見,皇太極來晚了,鎮江被攻破,守軍全軍覆沒。
而明軍,則已經撤退,留給他的只是一座戰后的空城。
問題又來了,是在鎮江駐防,還是回頭去增援南關的阿敏呢?
至于分兵,一部守城,一部增援,皇太極根本不用去想。那樣的布置,豈不是又給明軍再次來攻的機會?
幸好,在鎮江城駐扎一日后,代善派出的鑲紅旗,在岳托的率領下趕到,使皇太極能夠抽身回援。
岳托的到來,也給皇太極帶來了不算太好的消息,讓他更加明悉現在的作戰態勢。
在明軍的迭次阻擊下,代善的兩紅旗傷亡了三千多人。又在鴨綠江邊準備了兩天,才渡過江去。沒有預計的明軍攔擊,滿浦、昌城也是空空如也。
也就是說,代善這路人馬也是沒有什么戰績,更談不上收獲。盡管和阿敏的戰敗來比,已經是強了很多。
“這是明軍的襲擾作戰!”在前往南關的路上,皇太極作出了判斷,“窺我大金之虛,急攻快撤,并沒有正面作戰的意圖。”
羅繡錦深以為然,說道:“貝勒爺所言極是。只是這般窺虛進退,也確實難防。依某所料,此去南關,也多半無功。敵應已棄旅順堡,揚帆而去了。”
皇太極點了點頭,雖然有了判斷,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誰讓后金就那么點人馬,還占著那么大的地方呢!
如果處處分兵駐守,正給明軍以個個襲破的機會,真正的取死之道。
苦笑了一下,皇太極說道:“恐怕,大貝勒也正頭痛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