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人房間雖然清凈,但放在醫院這種環境里難免有些無聊與壓抑。
蕭一桐對電子產品不是十分感興趣,但出人意料地喜歡看書。想來應該是小時候被蕭瑟父母領養后養成的習慣。
為此,蕭瑟專門找到了楓林大學老圖書館那位隱藏的老前輩——紀書,讓他幫自己的妹妹蕭一桐開一張書單。
“你的妹妹,就是上次那個很有禮貌的小姑娘?”紀書前輩笑著說,他對蕭一桐的印象很好。
“是的。”
“這么小就喜歡看書,確實不多見,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紀書推了推金邊眼鏡,從辦公桌的書夾里拿出一張白紙,再從右上邊拿出一支鋼筆,“需要我選擇注釋注音的版本嗎?”
蕭瑟搖頭:“不用麻煩,到時候我讀給她聽。”
紀書老前輩點了點頭,略微思考了一下,在白紙上動筆寫下幾本書。
“這三本書藏館里都有,你直接拿,就當是我祝你妹妹早日康復。”他說。
蕭瑟接過紙,上面寫有三本書:《小王子》,《殺死一只知更鳥》,《麥田里的守望者》。
紀書還特意標注了譯本,“別選錯了譯者,這很重要。”
“除了第一本,其他書對她這個年紀來說是不是太早了?”蕭瑟心底疑惑,《小王子》他倒是聽說過,后面兩本就比較陌生了,他不認為目前正在上小學的蕭一桐有能力看這些。
“那就等她長大了再看,按順序,一本一本來。這些書雖然稱不上傳世名作,但也是個中經典。在合適的年齡段讀,對她有好處。”他又補充了一句,“當然,你也最好讀一讀。”
事實證明,這些書確實在蕭一桐之后的成長道路上扮演了頗為重要的角色。
“另外我也推薦你看看付霖,也就是你母親的最新著作。”紀書展開自己正在閱讀的書籍,封面上寫著《編織》。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家庭從破碎到各自重組的辛酸歷程。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人物都是以蕭瑟等人為原型。
蕭瑟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
“再見,紀前輩。”
“再見。”
等蕭瑟離開后,紀書重新帶上眼鏡,伏案讀書。昏黃的燈光映襯著上面的文字,其中有一句是這么寫的:
“我曾試圖重新編織破碎的網,但后來人已經將它修補完全。新網更加柔嫩,也更加堅韌。那時候我才知道,我已經老了,回不去了。”
紀書用筆劃出這句話,并在旁批注:“后生可畏。”
……
回到病房,蕭瑟將紀書精心挑選的三本書送給了蕭一桐,她通紅的小臉蛋上寫滿了高興。
之后的幾天里,病房里陸陸續續來了許多探病的客人,有一桐的小學老師、保姆王阿姨、同桌小男孩……
“看來我家一桐的人緣還不錯。”在邊上削水果的蕭瑟看到這一幕幕不禁感慨良多。
嗡嗡——手機一直在響。
點開微信,只見白瑜連發很多條消息,綜合來說就是:“快去看你的直播間。”
不看不知道,一點開自己的直播間,蕭瑟就被各種彈幕刷屏。
“老板理性消費啊!”
“老板大氣!”
“老板們都這么賣力了,一哥還不開直播?”
“行呀,Major不打可以呀,現在連直播間也不要了?沒問題呀。”
“開門!”
“公會刷流水找錯人了?”
“這些老板都是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