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笠反問:“如何使不得?如沒有你倆幫忙,我哪里釣得這些魚?哪里能把魚賣了換錢?”
“可是,可是...”
“沒什么可是!好兄弟,就該這么辦!”李笠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說著,“按說要均分,但我多六十文,那是要謝劉叔幫忙求情。”
武祥和梁森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所撼動,一時間舌頭打結,說不出什么推辭的話來,看著銅錢,不由得傻笑起來。
他們還是少年,少年郎力氣不夠,給人幫傭,每日工錢能有十五文就不錯了。
他倆跟著李笠這幾日,居然賺了三百文,那可是替人幫傭二十日的工錢,窮小子忽然有這一筆橫財,哪能不傻笑?
這真是驚喜啊!
李笠笑著讓兩人湊過來,拍拍二人肩膀:“好兄弟,就該同甘共苦!今后,但凡我李寸鯇有一口飯吃,絕不會讓你們喝西北風!”
兩人聽了高興得很,不住用力點頭,李笠看著錢,想到方才廳事里的那位“柳府君”。
自古以來,能當官的都不可能蠢,“柳府君”和一眾佐官,沒道理不懷疑這詩是他寫的。
但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想要什么真相。
鄱陽郡出了‘魚腹藏書’,此事必然上達天聽,崇佛的老皇帝看到了魚腹詩,還能要什么真相?
真相就是這首詩為得道之魚所寫。
一尾魚,得佛法點化,學佛陀‘舍身飼虎’故事救親族,老皇帝可以把這件事當做證據,向大臣們宣揚什么是“佛法無邊”。
江州鄱陽郡出了如此‘祥瑞’,好事?壞事?
這件事,官僚們拎不清?
那么,州郡各級官僚蠢么?不可能蠢。
皇帝蠢么?不可能蠢。
但有了一個崇佛的由頭,皇帝能不高興?
李笠認為,對于各級官僚而言,皇帝高興才是最重要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
所以,“柳府君”有什么必要去追尋事情真相?
李笠不怕冒險,所以才有了今日的‘驚喜’,完全不怕引火燒身,有把握全身而退。
他把辛辛苦苦釣到的幾尾烏鱧留下一尾,其余悉數讓伙伴拿去出售,換得一筆橫財,讓自己和伙伴好歹不白白辛苦兩日。
為了以防萬一,他讓兩個伙伴在城外河上向過往客船賣魚,而不是在魚市里賣。
現在,不會有人把兩件事聯系起來,即便日后想要調查,也查無實據。
搞這種事,風險當然有,但他把手尾收拾干凈,就不會有問題。
現在,李笠看著小伙伴高興,自己當然也高興。
他如今能用的人,就是兩個發小,那么讓發小們跟著自己一起發財,是拉攏人心的必然手段,光靠友情,不能持久。
不過李笠還想到一人,那就是門下書佐劉德才,覺得自己要多和這位“世叔”聯絡聯絡感情。
方才在郡署,劉德才說已經和吳吏曹打過招呼,雖然只是寥寥數語,但李笠卻知道事情不簡單:一定是花了錢,卻不和他說。
李笠知道劉德才家境也不寬裕,能夠暗地里出錢幫忙,說明還是很照顧他這個“世侄”的。
人情需要維護,能有如此長輩關懷,難能可貴,李笠決定還這個人情,畢竟,能有一個可靠的長輩幫忙,總是好的。
鞏固鞏固感情,順便向對方打聽打聽如今的時局,那也是不錯的。